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0 道试题
1 . 在当前全球经济放缓、逆全球化趋势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之下,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     
①立足国内市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②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国际贸易收支顺差
③扩大有效供给,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数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4-20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2021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词。所谓碳达峰,就是指二氧化碳年总量的排放在某一个时期达到历史最高值,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当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植树、节能减排、碳捕集、碳封存、产业调整等方式抵消人为产生的二氧化碳,实现二氧化碳净排放为零,也就实现了碳中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各项工作,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不能把“碳中和”错误理解成负担,它是责任、使命,更是机遇。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完成“碳中和”的使命。
3 . 我国提出,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由材料可知,我国推进“碳中和”发展(     
①意在保持供给需求动态平衡
②能为经济高速发展提供动力
③有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④能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1年新年献词中强调,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我们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我国始终不渝坚持消除贫困,是因为(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地区
B.消除贫困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同步富裕的必然要求
C.消除贫困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
D.真脱贫、脱真贫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2022-02-2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等五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5 .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下列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表述正确的有(     
①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②要建设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收入分配体系
③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④要建设以乡带城、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情况(单位:元)。


材料二   山东省H县作为2020年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经过一年的创建,在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中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数字化种植示范项目,打造H县农业智慧管理新平台。坚持智慧化生产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数字化监管打造绿色农特产品品牌,网络化营销打造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信息化服务打造现代化农业服务平台,通过高标准的建设,智能化、信息化以及科技化的运行,园内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达到20.5%,年产值41.4亿元,其中食用菌、花木主导产业产值26.7亿元。同时开通网上赋能店铺超过216个,网络销售额达92.66万元,实现贫困群体分红3.43万元。


(1)分析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山东省H县是如何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走出特色发展道路的。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材料一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1.13万所职业学校、3088万在校生,全国职业学校共开设1300余个专业和10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当前,全国技能劳动者约1.65亿人,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高技能人才4791万人,仅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29%。

材料二       技能报国,人人出彩。职业教育书写了许多“技能改变人生”的精彩故事。

故事一

小陈毕业于某职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目前在一家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担任项目调试工程师、部门主管。他主持开发的几项新型专利技术,拓展了产品应用空间,带动了公司往航空航天、医疗等机器人应用领域发展。

故事二

小刘通过在某职业学院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的学习,学会了改装收割机、安装农机卫星导航系统、操作植保无人机等。现在,他已成为当地有名的农机能手、种粮大户,并带领村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一起走上致富之路。

故事三

小林毕业干某旅游职校,多年的学习和实践,让她从一个拘谨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落落大方的优秀导游。深受游客欢迎的她,现在年薪逾10万元,家里的小土房也改建成了三层楼的大房子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1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8 .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事关能否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事关能否顺利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对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建设(     )
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竞争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
②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③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④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速度,方向转变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21-12-17更新 | 1478次组卷 | 10卷引用: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数据看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辉煌成就

材料一   我国创新能力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第17位,创新成果大量涌现;战略性新兴制造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供给质量显著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

材料二   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增长为58.5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010年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连续8年快于城镇,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同时,地区经济发展总体平稳,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区域发展的“大棋局”已经形成。

材料三 我国外贸持续快速发展,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98倍,外贸占全球贸易比重从不到0.8提高到超过11%;外贸结构不断优化,更加注重质的提升。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快速增长。近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超过30%。


根据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取得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哪些启示?
10 . 企业生产的原材料从国内购买,产品在国内加工,销售渠道在国内。这种在国内进行分工合作、相互贸易的经济体系就是“内循环”。受国际社会大环境影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由此可推断(       
①我国应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充分挖掘内需潜力
②我国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③消费和投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④我国经济增长由内外循环拉动转变为内循环拉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