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保障的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从7.88亿人、1.52亿人、1.9亿人,增加到今年3月底的10.3亿人、2.3亿人和2.8亿人。物价补贴发放标准与城乡低保标准挂钩,各地根据城乡低保标准调整和物价上涨情况,及时提高补贴标准。由此可见,我国(     
①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扩大,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②发挥转移支付作用,不断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③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满足人民社会保障需求
④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在民生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央出台一系列举措,补短板、兜底线、出实招,为老百姓织密民生福祉的保障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补短板”要弥补市场调节的弊端,消除经济波动起伏
②“补短板”要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健全养老保险制度
③“兜底线”要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实现经济同步发展
④“兜底线”要增加特困群体的救助,提高最低保障标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9-29更新 | 59次组卷 | 40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2022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启动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个人养老金作为养老“第三支柱”,是由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缴费完全由参加人承担,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个人养老金制度(        )
①作为新兴的养老形式,将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②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③有利于健全社会保险制度,促进个人养老事业发展
④是落实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9-27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
4 . 我国将于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社会保险经办条例》,进一步规范社会保险经办流程和管理,为减证便民、优化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提供了法律保障。《社会保险经办条例》的施行(       )
①可以使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和改善
②将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安全优质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
③可助力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维护社会秩序
④可构筑保障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近年来,我国持续上调企业职工养老金,职工养老金从2012年的月均1686元上调到2021年的2987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新退休人数将超过4000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净减少3500万人,职工养老金的支付和上调面临挑战。对于职工养老金,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职工养老金是转移性收入的一种形式
②职工养老金是政府向退休职工提供的社会福利
③职工养老金的上调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④职工养老金归根到底来自劳动年龄人口缴纳的养老保险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惠医保”作为一款面向全体参保人的民生保障产品,由各市政府指导,由商业保险公司联合承办的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具有一般商业保险所不具备的特色。凡是基本医保参保人员,不限年龄、不限职业、不限户籍,均可自愿参保。“惠医保”保障边界清晰,覆盖医保政策内外费用,对6周岁以下儿童、各类罕见病及其他特定疾病患者、中医药“治未病”等进行附加保障,普惠参保群众,提升多层次医疗保障水平。惠医保(     
①是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补充和完善
②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保障需求
③能帮助参保人减轻医疗负担实现惠民利民
④是保障社会成员的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社会保障关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下面是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对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热议的一些话题。
◇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为广大农村地区老年人筑牢兜底保障;
◇大力支持养老服务产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有助于建立更加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
◇推动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尽力改变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现状;
◇着眼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法律法规,强化平台责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     
A.推进新兴产业进军养老医疗市场,通过初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B.由政府和个人承担社会保障主要责任,优化统筹市场主体及各方力量
C.消除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差异,发挥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
D.配套的劳动权益保障法律法规与时俱进,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8 . 2022年11月,河南某地启动“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市民政局和财政局紧急下拨社会救助补助资金2300万元,有效保障及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的救助资金。下拨、发放救助补助资金,主要是为了(       
A.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B.普遍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C.确保社会优抚覆盖全民D.满足群众社会保险需求
2023-09-20更新 | 31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试题
9 . 据了解,2023年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3.74亿人,已覆盖97.3%的人口。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达到8.08亿人,覆盖57.2%人口。电子社保卡的功能不断增强,已开通了88项全国服务1000多项属地服务。此外,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不断完善,截至6月底已开通83项全国性统一服务,累计访问量超过50.5亿人次。由此可见,我国(     
①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扩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②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满足成员最高层次保障
③坚持应保尽保的原则,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④持续改善民生,铸牢社会成员生存的“最后一道防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5亿,同比增加2430万人,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4亿人、2.9亿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自2022年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正式实施。2023年,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这有利于(     
①织牢织密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
②提高我国离退休人员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
③进一步提高我国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和力度
④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