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3月22日,乌兰察布市总结分享了取得脱贫攻坚战胜利的七条宝贵经验:

一、办好民生实事、惠民工程。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推进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建成多个城市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城市规范化社区。完善民生服务供给体制

二、脱贫攻坚突出精准方略,狠抓政策落实。创新实行的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和“互联网+分级诊疗+家庭签约医生”健康扶贫模式,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三、着力推进产业跨越发展。强力推进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落实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化工医药等产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大力培育大数据、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

四、加快城乡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五、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被评为2020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

六、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瓶颈,推动城市扩容,盘活存量工业用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七、坚持扩大开放,借助好外力。举办中国农产品加工投洽会,正在建设全国首个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着力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乌兰察布市取得脱贫攻坚战胜利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内大循环”已经成为近期热词,这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的新命题。内循环,就是国内的供给和需求形成循环,所有的环节都发生在国内。外循环呢,就是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向国外出口商品并进口所需商品。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速、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针对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等情况,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数字经济是重要的支撑力量。数字经济是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数字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形态。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打通生产、分配、流通与消费各环节,并通过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实现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与质量变革,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发展数字经济的积极意义。
2021-05-21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三县2021届高三5月模拟政治试题(前郭县、长岭县、乾安县)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指标

指标2016年2019年2020年
长江流域优良断面比例(%)82.391.796.3(1-11月)
长江流域劣V类水质比例(%)3.50.6实现消除劣V类水体
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水收集管网长度————比2015年增加20.7%
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比2015年提高60.7%
长江经济带经济总占全国的比重(%)43.146.546.6(前三季度)

注:2020年前三季度,长江经济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规模占全因比重均超过50%,一大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被关停取缔,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超过8000家。

材料二   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提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定位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指示长江经济带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发展动力转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号召中央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良好氛围。

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要》正式印发2017年,生态环境部会同多部门印发《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长江流域治理目标和方向提出具体要求,2019年生态环境部打破部门和地方分割组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实施流域综合管理,2020年7月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运营。财政都、生态环境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发起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首期总规模达到885亿元。此外,217-2020年,中央财政共下达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奖励资金180亿元。


(1)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说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取得成就的原因。
2021-03-05更新 | 262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北师大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4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①需要满足人民的一切需要
②需要做到发展依靠人民
③需要以创新发展为基本原则
④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20192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家政服务增加供给、提高质量的措施,促进扩内需、惠民生。会议指出,促进家政服务扩容提质,事关千家万户福祉,是适应老龄化快速发展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需求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扩消费、增就业。促进家政服务业进社区,鼓励连锁发展,提供就近便捷的家政服务。


(1)材料如何体现发展的目的和归宿的?
(2)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6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总书记心里分量最重、牵挂最多。心里要始终装着父老乡亲,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       
①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诉求
②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③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展望“十四五”规划,多位专家分析,进一步淡化GDP增速目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会引导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大内需为平台,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镇化、要素市场化,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的改革也将有新的突破。淡化GDP增速目标(     
①有利于改变唯GDP的政绩观,符合新发展理念
②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③有利于改善民生,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④标志着GDP增速不再重要,经济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线城市GDP情况

1979年2019
GDP(亿元)人均GDP(元)GDP(亿元)人均GDP(元)
北京120135835371.32164243
上海286256838155.32157138
深圳1.960626927.09200368
广州4856023628.60154019

材料二∶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40年来,深圳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农业县发展成一座充满活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从不足2亿元人民币跃升至近2.7万亿元。英国《经济学人》评价说,"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

40年来,深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教育、医疗、住房等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万元,比1985年增长31.6倍,率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高质量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从财力投入方面不断增加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投入,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迈出重要步伐。

回溯经济特区40年的发展,不难发现,高速的经济发展,并没有让这个城市被钢筋水泥淹没,深圳是一座生态园林城市,全市总面积近1/2的土地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04%,近年来曾被国际有关组织和中国政府评为"国际花园城市"、"环境保护'全球500佳'"、"国家园林城市",森林、湿地等城市腹地生态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深圳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健全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完善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又为深圳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站上新起点,深圳改革再出发,深圳奇迹在延续.……

40年春风化雨,40年春华秋实。当年的蛇口开山炮声犹然在耳,如今的深圳经济特区生机勃勃,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知识分析深圳经验对中国深化改革的启示。
9 .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体包括(       
①发展为了人民②发展依靠公民③发展依靠人民④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M村是众所周知的贫困村,为摆脱贫困,当地党委和政府把人民群众的期盼作为工作的方向和动力,带领群众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当地党委和政府发动群众,修起了一条3米宽、20公里长的出村公路,打通交通网络;坚持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毅然关停了每年产值超过60万元的水电站,发展森林旅游,把当地建成了避暑纳凉、森林康养的网红之地。原本漫山遍野生长的竹笋、自由散漫放养的家禽、地里无人问津的土货如今都变成了“爆款”生态食品,竹笋、蜂蜜、中药材等成为当地的特色旅游产品。与此同时,该村加大投入,修建村民休闲文化场所,改善村民居住环境,让村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知识,分析M村是怎样实现脱贫致富的。

2021-01-10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