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4 道试题
1 .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是因为其(     
①能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与时俱进
③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       
④能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摒弃个人利益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敬老爱老是中华传统美德。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广大老年人美好生活的需要,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的要求,推动了老年友好型社会的构建。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     
①积极应对变化,传承发扬中国传统“孝”文化
②勇担社会责任,着力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③汲取群众智慧,积极制定保障人民利益的法律
④倾听人民呼声,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而奋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 . 面对疫情防控严峻复杂的形势,上海广大党员挺身而出,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践行初心使命、展现责任担当。据初步统计,上海市级机关各单位已动员组织48928名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社区防疫志愿服务89436人次。这彰显了共产党员(     
①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②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③把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④通过自身的骨干和带头作用,贯彻党的防疫政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0-23更新 | 922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选课走班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4 . 探究中华民族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的内在逻辑,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负历史和人民重托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具有其他任何政治势力和党派所没有的独特政治品格和精神气质。下列对中国共产党的特质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凝聚了磅礴力量
②具有崇高理想、为理想不懈奋斗——提供了不竭精神动力
③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历史任务——创造了政治前提
④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探索出了多样化实现路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

——恩格斯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

——习近平


对上述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①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
②要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灵魂和旗帜,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④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知识,简要分析为人民谋幸福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
7 .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有关方面要认真研究、充分吸收广大干部群众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要走好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善于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把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做得更好。”这表明(     
①党重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②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
③党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
④党有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于2022年4月15日至5月16日开展,在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多个渠道分别开设专栏,听取全社会意见建议。活动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关注和参与,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超过854.2万条。该活动的开展有利于(     
①发展社会主义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②推动关系群众公共利益的事项由人民直接参加决策
③汇聚广泛力量,提高党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水平
④加强对党的社会监督,永葆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击鼓催征稳奴舟,奋楫扬帆启新程。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一路筚路蓝缕,栉风沐雨。

◆坚持与时俱进,展现思想伟力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理论创新”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秘所在。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党自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就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地坚持它、发展它、维护它,一百年来从来没有动摇过、改变过、放弃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一百年来,我们党进行了持之以恒、卓有成效的理论创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坚持理论创新,展示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

◆回答“窑洞之问”,跳出历史周期率

1945年夏天,黄炎培应邀走进毛泽东同志的窑洞,提出了著名的“窑洞之问”。

从陕甘宁边区的“豆选”,到北京人民大会受的郑重投票;从建立“三三制”为原则的抗日民主政权,到确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从居民有商有量、共同参与胡同治理的“小院议事厅”,到起源自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会;从苏州“协商议事室”各方热烈讨论,到新时代“枫桥经验”借助互联网搭建起干群交流平台……一个个别具特色的民主形式竟相涌现。

1945年觉的六届七中全会作出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125次出现“错误”一词,对经验教训的总结极为深刻;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是我们党必须采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2021年《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自我革命列入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阐述中国共产党为何能成功回答“窑洞之问”。

10 . 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党领导全国人民从基本国情出发,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战略,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轻重工业并重,再到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我国工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跨越。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引领了我国工业开启由大到强的新征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风险挑战持续加大的背景下,我国工业发展之所以能取得辉煌成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


“党的领导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保证。”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