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及其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关于如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人民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材料一   一五计划(1953-1957年)是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我国以苏联援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

一五计划的突出成就
921在施工的1万多个建设单位中,限额以上的有921个,它们在很长时期内都是我国现代化工业的骨干,其中有许多是我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飞机、汽车、发电设备等
三年半一五时期的大中型项目,建成后平均三年半就能收回投资。同期日本是3年,美国是4年,苏联是5年
18一五期间,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8(计划规定为14.7)。1957年生产钢535万吨,原煤1.3亿吨,粮食1.95亿吨。我国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1
三大产生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入藏公路开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1954年12月25日,青藏公路正式通车。这条公路全长1160千米,全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

材料二   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材料三   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来自外部的风险挑战始终存在并日益凸显。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这些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也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并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分析一五计划成功实施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走得通、行得稳。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应如何应对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4)结合材料四,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说明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性。
2023-12-10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县、梁平区等地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联考政治试题
2 . 北斗导航、神舟飞船、国产芯片……过去10年来,一个个重大工程相继问世,一项项发展成就硕果累累,汇聚成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上述成就(     
①彰显科技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②能够增强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③根本原因之一是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说明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2-1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县、梁平区等地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联考政治试题
3 . 暑假期间,重庆市江津区某高中课题小组成员共享了他们所搜集到的一些代表性建筑图片资料。通过这些图片和文字,我们可以从中感悟到(       

1926年1月,人和街“中法学校”成立重庆市最早的中共党组织——中共重庆支部

1951年元旦,大新药厂和“川东人民行政公署卫生厅实行公私合营”,简称川东大新药厂,大新药厂成为西南地区最早的公私合营企业。

2022年,中国百强城市,重庆排名第11名

A.我国完成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跨越
B.我国已经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现代社会的鲜明主题
D.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一个接续奋斗的过程
2023-12-0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校等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4 .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2年,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这一探索历程可见(       
A.实现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B.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最高理想
C.实现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执政党
D.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的现代化没有共通性
2023-12-0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校等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5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这首词形象地描述了红军夺取娄山关的艰辛和革命者的豪迈情怀,也从中直接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战胜敌人的法宝是(     
A.统一战线
B.土地革命
C.自我革命
D.武装斗争
2.雄关漫道真如铁。以毛泽东等为核心的一代领导集体,以革命浪漫主义精神藐视艰辛,领导人民义无反顾、不怕牺牲,迎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①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③实现了国家富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④把系列独创性经验上升为毛泽东思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而今迈步从头越”写出了红军跨越雄关、踏平险阻的奋发突破之情。放眼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走前人未走之路、作前人未作之事,一样需要这样的精神。在新时代最能充分体现“从头越”这一精神的是(     
①全面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最终确立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与完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1-2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6 . 某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开展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的演变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搜集到一些有关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文献,集中进行了深度探讨。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公元前321年,萨姆尼特人在卡夫丁峡谷击败罗马军队,以羞辱方式迫使罗马战俘从长矛架起的“牛轭”下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一般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以及与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相联系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灾难,使得人民大众饱受战乱、痛苦,下列与之相匹配一致的观点是(     
A.一定社会条件下生产力不适应生产关系发展
B.社会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自身的问题与痼疾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始终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最耻辱的阶段
2.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是马克思认为“已站在变革的门前”的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肯定的成就用到公社中来,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免除资本主义的灾难。这一论断(     
A.说明人可以随意改变历史
B.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C.说明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矛盾
D.表明资本主义社会毫无价值可言
3.“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在分析当时东方俄国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俄国公社这一具备跨越的历史基础和环境上提出的。这表明,这一理论(     
①决定于马克思的天才设想
②与俄国社会历史发展相关
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重建
④是对东方国家国情准确把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当前我们的“中国式现代化”,是跨越“卡丁夫峡谷”的伟大创造,采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非西方的叠加式发展,一举打破西方文明定义“现代化”的思维定势。中国式现代化(     
A.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最为关键的一招
B.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现代化的最佳模式
C.为其他国家发展现代化贡献了最优路径
D.是与中国实际和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文明新形态
2023-11-2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7 .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分两步走(如下图)。目标的完成将使我国发生的变化有(       

项目

时间跨度

奋斗目标

第一个阶段

2020年到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

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①2035年我国将完全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②2035年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③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生态环境有所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④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8 . 中国式现代化从哪里来?对于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清晰地告诉我们中国式现代化(       
①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            
②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革命的产物
③打破了西方现代化发展的神话        
④是从中国社会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了一对“80后”年轻夫妻,他们放弃了北京安稳的工作,回到家乡当起了“新农人”,通过数字化技术成为大田种植的行家里手,还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这对青少年实现中国梦的启示是(     
①坚定理想信念,在砥砺奋斗中勇于担当时代责任
②发扬斗争精神,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工程
③承担历史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接续努力
④提高专业能力,积极投身到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真题 名校
10 . 习总书记指出:“要深刻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既不能离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民族复兴的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一个漫长过程而违背甚至丢掉远大理想。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
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B.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就实现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C.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没有必要谈共产主义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现实性,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缺乏现实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