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面向世界;秉持天下胸怀,守护世界和平安宁。

材料一   近年来,S省坚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不断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立足传统优势,探索推行“揭榜挂帅”制度,加快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2020年至2022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年均增长34.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长24.7%。引导龙头企业牵头,联合优势科研单位和相关配套企业,围绕产业上下游开展集成攻关,目前S省各类产学研联盟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91项,突破关键技术340项,研发重大创新产品257个。2023年前11月,S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

材料二   巴以冲突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和人道主义灾难,并出现扩大外溢趋势,引发国际社会担忧。中国政府同有关各方密切沟通,积极劝和促谈,推动停火止战。在人道主义援助方面,中国已通过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和联合国机构提供了200万美元紧急人道主义援助,通过埃及向加沙地带提供了价值15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物资。在双边层面,中方在同包括巴以双方在内的多国外长通电话或会见时,就巴以问题交换意见,明确阐述中方立场,发出中方呼声;中国推动安理会通过了本轮巴以冲突以来的首份相关决议,呼吁在整个加沙地带实行紧急人道主义暂停、建立人道主义走廊。2023年11月,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外长联合代表团就巴以冲突开启国际斡旋之行,首站来到中国,表明了对中国的高度信任,显示中方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行动广受认同与肯定。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总结S省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的成功经验。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世界多极化”的知识,说明中国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行动广受认同与肯定的原因。
2 . 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发布的《北京宣言》以“水与万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重申水作为生命源泉的重要性、不可替代性;面对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呼吁世界各国分享治水经验、共同推进涉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北京宣言》有利于(     
①实现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②推动世界各国在涉水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
③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增强中国在国际涉水资源治理领域的话语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3-29更新 | 9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政治试题

3 . 2024年1月11日,我国外长王毅应约同加拿大外长通电话时表示,当前中加关系面临的困难局面,是中方不希望看到的,也不是中方造成的。对于双方保持对话接触,中方一直持开放态度。这体现了我国(     

①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秉持国家利益至上原则

②坚定地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肩负大国责任,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④积极化解两国矛盾,致力于协商解决分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3-2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
4 . 2023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0P28)在阿联酋迪拜闭幕。大会就《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减级、适应、资金、损失与损害、公正转型等多项议题达成历史性的加速气候行动的一揽子计划。这说明(     
①中国积极担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任
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利益紧密结合
③联合国具有协调各国立场的积极作用
④与会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存在共同利益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作为《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的缔约国,我国一直致力于能源转型。国际能源署最新发布的《2023年可再生能源》报告指出,中国去年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相当于2022年全球的装机容量,风电装机容量也同比增长66%。与此同时,中国尽己所能支持发展中国家气候治理,如阿联酋艾尔达芙拉光伏电站、巴基斯坦萨察尔风电站等,都是中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实例。这表明我国(     
①是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
②努力为全球和平事业发挥建设性作用
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
④对全球能源清洁转型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聚焦经济发展,着力改善民生福祉,为共建国家民众带来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共建国家民众更好地实现生存权、发展权,夯实了全球人权保障发展之基,为推动全球人权事业进步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共建“一带一路”之所以取得丰硕成果,是因为(     )
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的共识
②沿线国家基于广泛的共同利益合作共赢
③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符合世界发展潮流
④推动世界经济的增长更加开放和包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中国从2023年11月1日起担任联合国安理会11月轮值主席。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在主持安理会内部磋商会上借“和而不同”“易拆难装”的中国古代智慧代表鲁班锁,呼吁安理会成员、广大会员国像鲁班锁的各个部件那样,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推动安理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这表明(     
①各国应以全球和平为出发点,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变革
②安理会作为集体安全机制核心,聚焦全球和平与发展
③各国应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中国勇担国际责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2023年9月26日发布的《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指出,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时代之问,中国的回答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     
①是对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外交宗旨的落实
②源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实践,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盼
③顺应了时代主题,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④要求各国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实现结伴结盟、共同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2013年至2023年是中国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十年。这十年,中国荒漠化防治成熟经验技术助力非洲建设“绿色长城”;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落地;推动达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今后直至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新蓝图。这体现出我国(     
①彰显大国形象,主导国际生态治理规则的制定
②致力于推动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
③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④以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利益作为外交立足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3》指出,中国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帮助发展中国家提供宽带接入率,努力为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可负担的互联网接入。通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平台推广分享数字减贫经验,提出解决方案。中国还积极研发数字公共产品,建设国际合作教育“云上样板区”。由此可见(    
①中国努力促进全球普惠包容发展,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②我国在解决发展中国家互联网发展上负有直接责任
③“数字鸿沟”已成为阻碍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促进世界互联网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