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袁隆平院士、吴孟超院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的袁隆平,用一生诠释着这句话。

“书本知识很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书本上种不出水稻,电脑上面也种不出水稻,只有在试验田里面才能长出我所希望的水稻。”袁隆平这样勉励同学们。

“有人说我是洞庭湖的老麻雀,但我更愿意做太平洋上的海鸥,让杂交水稻技术越过重洋。”在讲述自己的杂交水稻梦时,袁隆平的话语让人难忘。


一颗种子是否可以改变世界?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相关知识阐明你的观点。
2024-01-2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浙江湖州举行。

为亿万人解决温饱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用自己的一生,完美地论释了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人口多,耕地少,消除饥饿这一仗怎么打?面对国际社会提出的“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时,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一串串饱满的稻穗,就是中国回应粮食安全质疑最完满的答卷。


有人认为,“消除饥饿,解决温饱”还得靠科学家。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相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149.02千克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了多期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培训来自亚、非、拉美等多个国家的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4 . 在杂交水稻试验过程中,袁隆平反复揣摩毛泽东《矛盾论》中“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的道理,对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从内部找原因,最终发现了天然雄性不育株,利用杂种优势,成功培育杂交水稻。这印证了(     
①哲学是推动具体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②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③哲学是凌驾于一切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④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1年,袁隆平、吴孟超等院士去世。有人将云南和青海的地震与院士的去世联系在一起,在网络上宣扬“大地震之后必有伟人去世”的论调。上述论调(     
①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②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
③是主观臆造的联系
④说明了联系具有主观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禾下乘凉梦,仓满无饥恐。他用毕生心血,浇灌稻田飘春。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60年,袁隆平意外发现试验田里出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后经研究证明这是一栋“天然杂交稻”。而当时的经典遗传学认为水稻部是自花授粉,不会出现性状分离,这也意味着不会出现杂交水稻。之后经过不断研究,袁隆平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成功证明了水稻是“无性杂交”的学说是错误的,并于1964年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如今,在一代代农业人的努力下,中国人的饭碗已经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归纳推理的角度说明袁隆平为何能通过一株“天然杂交稻”而推翻经典遗传学。
(2)如果以“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结论,请你根据材料表述,将其补全一个符合规则的完整的三段论。(要注明大、小前提)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寄予厚望,他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袁隆平曾经说,“我一直有两个梦: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追求水稻的高产、更高产梦;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梦想成真,他70年如一日,矢志不渝,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决心,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毕其一生,专注田畴,为“稻椠谋”,为民生计。


(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中国梦的本质是什么?
(2)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相关知识,分析袁隆平院士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与世长辞。

袁隆平院士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有半个世纪之久,“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院士以两个简单、朴实的信念,为全人类的温饱而呕心沥血、奉献一生,将自己的一辈子全都贡献给了杂交水稻,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正是由于他始终耕耘于田埂间,不懈努力探索,中国才能战胜饥饿。他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每一株小苗都倾注了他的心血。他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还影响着全世界。

2019年,袁隆平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表彰他这一生为人类带来的不朽贡献!正如他所说的“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袁隆平院士的一生既躬身不懈践行着这句话,也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激励。


袁隆平院士用一生践行了“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的信念,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3-03-0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东川明月中学(原东川区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22日与世长辞。5月24日,民众自发前往明阳山悼念袁隆平院士,人群中有老人、有小孩,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众连夜赶来,在袁隆平遗像前人们鞠躬悼念,献上鲜花,追思缅怀袁老。20世纪60年代袁隆平科研团队开创杂交水稻研究以来,中国已经实现从三系到两系再到超级杂交稻的三次重大技术创新。2020年,我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209公斤增长了126%。


(1)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2)袁隆平院士为什么能受到人民的尊重与敬仰?
2023-02-25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6.1 价值与价值观同步练习
10 . 袁隆平院士的人生很辉煌,杂交水稻足以青史留名,但他似乎并不在意,继续奋进,提高产量,搞海水稻,带年轻人,把荣誉视为无物。他说过,只有在田间劳作,看着沉甸甸的稻穗,才是真正的幸福。袁隆平院士的幸福观告诉我们(     
A.人生价值是贡献和索取的统一
B.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C.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D.价值观无论对错都可以对改造世界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2023-02-2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