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排放权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收官。建设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下列传导正确的是(     
①碳排放权价格与供求不断发生变化
②相关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与产业升级
③实现碳减排,科学实现碳中和目标
④全国统一碳排放权市场上线交易
⑤相关企业减轻税负,提高经济效益
A.④-①-②-③B.①-④-②-③C.④-①-⑤-③D.①-④-②-⑤
2 . 在2021年4月22日召开的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中国重申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C02排放最高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02排放与吸收相抵消)。这要求我们(     
①坚持绿色发展,从源头上杜绝C02排放
②用新能源高科技产业全面替代传统产业
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能源利用率
④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2-03-0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政治试题

3 . 绿色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因此,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工作意见体现的具体理念该理念所解决的问题
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坚持系统观念,全国统筹,把碳中和、碳达峰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结合表格中的工作意见并运用新发展理念的相关知识,完成表格内容。
4 .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此,我国应(     

①走出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环保之路
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③从高投入转为高科技、高质量发展
④坚持经济优先,以生态建设为中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一   世界主要经济体二氧化碳净排放量



(1)概括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   作为一种新的政策工具,碳交易市场是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之一。碳交易市场是由政府通过对能耗企业的控制排放而人为制造的市场。碳交易,简而言之,就是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见下图)。碳交易可以培养企业、机构和个人的交易意识,形成全社会减排的氛围,促成碳中和愿景的实现。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生活》的知识,分析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实现碳中和愿景所蕴含的道理。
2022-01-08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6 . 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新目标,为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山西省是以煤为支柱产业的能源大省,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决心,经历经济发展的“阵痛期”,率先降低碳排放,助力我国尽早实现碳达峰,最终实现目标。这体现了事物发展是(     
①事物相互否定的过程   ②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③前进性和曲折的统一   ④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事物具有相反相成的性质和功能,为了认识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性质与功能,人们往往有意识地逆向性地思考既有的认识。下列观点体现这种思维方式的是(       
①平津战役时,毛主席“违背”战役间隙休整部队原则,命部队取捷径以最快速度入关
②《淮南子·说山训》记载:见窥木浮而知为舟,见飞蓬转而知为车,见鸟迹而知著书
③抗美援朝战争中,毛主席改变打大歼灭战的思维观念,确定“零敲牛皮糖”作战方针
④为应对全球变暖,统筹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8 . 我国宣布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使碳净排放量降为零。我国采取上述政策和措施( )
①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②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③意在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④突出了经济增长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碳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当前,要在长期碳中和愿景导向下,系统制定“碳中和国家”建设方略路线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继续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贡献者。各地各部门要参照方略路线图,根据具体情况实现差别化和包容式低碳转型,不断改革创新,推动全社会经济体系、能源体系、技术体系等转型升级。(“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我国承诺2060年前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制定和实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坚定决心。

“十四五”时期对“双碳”目标实现至关重要。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全社会经济体系、能源体系、技术体系等转型升级。

·健全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法律法规,这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一个基本条件。

·重点完善能源科技创新制度,开始布局与碳中和相关的零碳、富碳这类技术的发展。更好借助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市场手段,综合运用科技、财税、环保等政策,更好推进高质量发展。

·强化GDP能耗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指标,同时要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

·倡导气候变化问题的全球化应对。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如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2021-06-02更新 | 496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