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推进科学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1 . 2020年12月4日是第七个国家宪法日,全国各地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的主题活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良法善治,需要( )
①发挥宪法作为根本法的作用,以宪法作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②聚焦法律制度的空白点和冲突点,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③加大宪法宣传教育和普法力度,推动宪法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
④各级政府要完善法律,真正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效能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2022-01-02更新 | 206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同步单元AB卷》(部编版必修3)第03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B卷提升篇)
2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面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科学立法内涵的是(  )
A.立法要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
B.要从国情和实际出发,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
C.满足全体公民的需求,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D.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
2021-12-29更新 | 252次组卷 | 9卷引用: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综合训练
3 . 随着信息化与经济社会的持续深度融合,某些软件APP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大数据杀熟”、滥用盗用个人信息等问题凸显。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并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给这类违规行为“安上紧箍咒”。这表明(       
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科学立法
②科学立法要符合实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③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④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我国的立法与新时代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需要和良法善治要求相比,当前立法领域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比如,有的法律法规准确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不够,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性不足,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有的法律法规没有根据形势变化及时修改,一些新兴领域、新兴业态的法律制度还难以跟上实践发展的需要;立法工作中还存在争权诿责的现象;一些地方立法特色不够鲜明,针对性不强,有的甚至与上位法抵触等。当前执法工作与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既有该严不严、该重不重、查处不力问题,也有执法不规范、“一刀切”、简单粗暴、选择性执法、层层加码等问题,直接损害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破坏了党和政府公信力,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下大决心、大气力彻底扭转。在司法方面,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司法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司法不公、冤假错案、司法腐败以及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问题。在普法上,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怎样才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北京市委统一领导下,北京市的首次立法协商,形成了一个相互支撑、贯通的“大小循环”:“大循环”即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北京市委汇报条例草案,北京市委将条例草案交由北京市政协进行立法协商,协商成果由市政协形成报告报送市委,再由市委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参考,委员们意见建议的研究处理情况,再通过市委转送回市政协;“小循环”即市政协成立立法协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委员、界别及专家座谈调研,形成立法参考意见,立法协商意见的采纳情况须及时反馈给参与协商的政协委员。立法协商的“大小循环”带来的积极作用是(     
A.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立法体制B.不断扩大我国法律制定的主体
C.更好地实现科学、民主立法D.不同国家机关在立法中的职责更明确
6 . 漫画所反映的寓意是(     

①合理设定权利义务,鼓励居民参与立法
②坚持民主立法,积极采纳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
③坚持开门立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科学配置权力责任,每个公民均可立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城市道路属于公共资源,路权如何分配关系重大。相较于机动车,行人处于相对弱势位置。因此,我国聚焦安全高效通行目标,将礼让斑马线纳入法规,优先考虑行人需求,并将违规车主信息记人信用档案;同时,对违规通过路口的行人依法予以处罚,在保护个人隐私权前提下对一些行人的典型违法行为进行曝光。这说明(     
①法律是公民最根本的行为准则
②斑马线治理要坚持公民权利至上的原则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的一项重要原则
④法治是斑马线治理的最大公约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学习宪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部特举办2021全国学生第六届“学宪法、讲宪法”活动。青少年树立法治理念应该(     
①勇于伸张正义,打击非法行为   ②严格遵守法律,依法规范行为
③科学解释法律,善用法律维权   ④学习法律知识,增强守法意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立法是前提。依法治国不是口号,它是人民权益实实在在的保护神。科学立法,意味着要对立法项目开展立法前论证,下基层,听民意,延长立法链条,让法律法规更加被群众熟悉。只有科学立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有章可循。科学立法要求(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门立法,不断推动立法民主化
②人大代表行使决定权,促进国家法治能力进一步提高
③保障公民表达权,使公民积极参与到立法过程中来
④公民提高法治意识,维护法律权威,依法决策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1-10-21更新 | 682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东省泰安九中2017-2018学年度政治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约事微,可助兴国安邦。多年来,我国餐饮浪费问题比较严重,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2020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启动了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研究修改的基础上起草反食品浪费法草案。

2020年1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12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反食品浪费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人民群众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参与。

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高票通过了《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反食品浪费法》对政府及部门职责、各类主体责任、激励和约束措施、法律责任等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从而为制止餐饮浪费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反食品浪费法》的制定是我国坚持科学立法的生动实践。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