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4 道试题
1 . 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到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从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到“时代楷模”“最美人物”“最美奋斗者”等,我国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多方面培育向上向善的文化,激励人们见贤思齐、择善而从。我国培育向上向善的文化(     
①发挥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②有利于聚合推动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量
③有利于为我国发展提供方向保证和智力支持
④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2022年是中荷建交50周年。旅荷华人艺术家李晓峰以自己的作品作为载体,在荷兰不断推广中国文化,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悠久历史、特色民俗等。同时,李晓峰不断尝试跨界,参与园林设计、文创设计等多个领域的创作工作,其作品既有浓厚的东方风味,又体现了荷兰文化的特点,深受荷兰民众喜爱。这表明(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厚重的历史积淀是文化创新与传播的前提
③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能够更好地彰显文化的价值
④认同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繁荣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白水当门稻穗深”“过雨忽翻金碧影”,这是明朝刘伯温描绘家乡青田稻鱼相依、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其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农耕智慧,勾勒出农业永续发展的精神价值。水稻为田鱼提供庇荫和食物,田鱼则为水稻耕田除草、松土增肥、吞食害虫,稻和鱼形成互利共生的绿色生态系统。青田这一传承了1200多年的独特农业生产系统,登上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怎样让农业文化遗产成为农民增收来源?青田积极探索把农业文化遗产品牌价值转化为产业经济价值的有效路径,通过政府扶持、企业推动、科研支撑、农民参与,建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多方参与机制,在继承传统上下功夫;在发展“农业+文化+生态+旅游”上做文章,擦亮了稻鱼共生系统金名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如今,青田农民从事稻田养鱼的意愿提升了,种植面积稳步扩大,平均亩产水稻900斤、田鱼70斤,实现万元亩产值。

结合材料,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说明青田能擦亮稻鱼共生系统这张金名片的原因。
2023-01-25更新 | 98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4 .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     
A.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自信
B.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C.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D.继承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023-01-24更新 | 380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5 . 随着卡塔尔世界杯的的举办,抢眼的中国元素也再一次吸引众人。大到由中国承建的大金碗体育馆、888辆纯电动客车,小到中国的国宝熊猫,赛场上的中国裁判,以及数不胜数的世界杯周边产品,都彰显着中国自信与中国贡献。这体现了(     
①中国以“走出去”凝聚发展力量与发展自信
②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国为亚洲进步贡献了力量
③中国文化通融内外资源,坚持文化基本路径
④中国顺应国际赛事机遇,满足国内企业与国际两个需求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6 . 以《红日》《红岩》为代表的红色经典小说以宏伟的史诗格局和磅礴的精神气势,再现中国人民抗敌御侮、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波澜壮阔的革命进程,钩沉出中华民族在困厄中求变图强、不断创新的历史发展逻辑,鼓舞中国人民接续奋斗,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建设的一次又一次的巨大飞跃。这些作品(     
A.源于我国革命改革中的实践,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相互统一
B.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交融,红色文化为社会建设提供动力
C.推动中华民族增强道路自信,积淀着民族文化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D.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发挥了文化促进发展的基本功能
2023-01-24更新 | 1679次组卷 | 15卷引用: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7 . 在2022年的夏天,黔东南台盘“村BA”火爆出圈。为提高群众健康水平,黔东南台盘提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并推出“村BA”系列篮球比赛。这既折射出了黔东南地区乡村治理的重大进步,也呈现出其文化振兴的图景。“村BA”折射出(     
①乡村治理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实现乡村振兴
②以经济思维举办文化活动,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化
③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大新媒体运用,树立“村BA”品牌效应
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体育赛事与民族文化融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1-24更新 | 1037次组卷 | 6卷引用: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8 . 2022年4月2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大会表彰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获奖者中有兢兢业业、爱岗敬业的产业工人;有立足岗位、勇克难关的技术能手;有锐意创新、勇攀高峰的科技专家。举行这一表彰大会有利于(     
①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
②鼓励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维护自身权益
③激励劳动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④更好地发挥劳动在生产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1-24更新 | 185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胭脂、缙云、福色、苏万……兔年春晚带来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据网友统计,赵丽颖共唱了42个颜色名。以舞为语,以曲为韵,共同交织绘就满庭芳华。《满庭芳·国色》如诗如画,水袖演绎桃红之柔,折扇展现凝脂灵秀,纸伞舞出缃叶婉约,翎子如同群青灵动,长剑挥洒沉香意象。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晚会舞美设计体现的正是“满庭芳”的理念,取意自中国古典文学词牌名,通过演播大厅多个方位的设计,营造祈愿圆“满”的中华大家“庭”尽展“芳”华的主题气象。由四瓣花结构演化重构而成的演播厅顶部艺术装置,既是根植于中华文明的美学创造,又是绽放现代设计理念的创新呈现。创意取材自庙底沟彩陶标志性的“花瓣纹”,承载的不仅是中国年里的吉祥喜庆,更是中华大地无处不在的生机活力和坚毅顽强。


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节目《满庭芳·国色》受众人欢迎的原因何在。
2023-01-23更新 | 342次组卷 | 6卷引用: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一带繁花一路歌》以国际化的元素,展现文明交流互鉴带给各国人民的喜悦与欢欣,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要坚持“一带一路”为出发点
③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贡献者                       
④交流互鉴是保护文明多样性前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