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5 道试题
1 . 在博物馆或文旅景区的标志性场景前举起一支文创雪糕,完成一张仪式感满满的打卡晒照,这样的照片不知不觉占领了社交媒体和朋友圈。除了“出圈”的文创雪糕,巧克力、节令糕点、甜品蛋糕、棒棒糖等越来越多“舌尖上的文创”正在社交媒体上吸引年轻人的关注,成为热销的文创产品。“舌尖上的文创”“出圈”(     
①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个性化表达
②得益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③提升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内涵
④能增进人们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自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但想让京剧赢得海外观众的青睐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某中国旅日艺术家广泛吸收京剧各大流派所长,将昆曲、西洋乐等艺术元素加入传统京剧中,创作出独特的“吴氏青衣”唱法。在传统唱腔与叙事的基础上,他还借鉴国际流行文化元素,辅以现代声光电画舞台效果,创新推出了“吴氏新京剧”,受到日本观众的喜爱。这表明(     
①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可以增强戏曲文化魅力
②文化创新能增强国外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现代大众传媒是促进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2022年12月,在沙特阿拉伯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娓娓道来:“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促进人民相知相亲,共建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习近平如此说,是因为(     
①推进文化交融有利于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②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③相互借鉴认同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④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人民网“大思政课”云平台是面向全国青少年群体打造的思政工作平台,开设青年大学习、在线课堂、思政实践等板块、涵盖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推动思政课堂走进网络,实现网络思政联通实践,全方位、立体化、精准式触达青年。“大思政课”云平台(     
①探系了“课堂”“社会”“网络”密切连接的教育样本,创新文化传播途径
②有助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巩固党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权和话语权
③有助于汇集起全社会育人大能量,引导广人青年扣好人生中的“第一粒扣子”
④是基于大思政课建设,我国文化建设中强基固本、凝魂聚气的基础性工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5 . 许渊冲,我国著名翻译家,业内将他的翻译称为“韵体译诗”,情味悠长,境界全出,尽显中国古典诗词的风骨流韵。许先生曾表示“翻译一定要把一个民族文化的味道、精髓、灵魂体现出来”、“只有坚持中国文化的美感,才能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这启示我们,要更好地传播中华古典诗词,应该(     
①积极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②既要注重文化的共性,更要注重中华文化的特殊性
③既克服又保留,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④传递中华古典诗词的精神实质,展现中华民族的精伸向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7-26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6 . 游红都,思来路。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瑞金以全新打造的陈列展览、全天候沉浸式情景表演、丰富多彩的主题社教活动为广大游客带来一场红色文化盛宴。在充分保证历史、文物原汁原味的同时,“文化+科技”的组合让红色文化更加可知可感。这些活动旨在(     
①参观革命圣地,重温党史,汲取革命精神力量
②释放传统景区新活力,让红色历史“活起来”
③展现独特标识,传承中华民族记忆
④借助科技手段,延展文物的时代内涵与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青衿"是周朝学子的服装,古代多指读书人:"巾帼"原是古时的一种配饰,后来引申为女子的代称:"乌纱帽"为古代官吏戴的一种帽子,后来也用来比喻官位。这些服饰文化现象折射出(     
①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②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
④一定的文化是对一定的政治的反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丝绸之路古已有之,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贸易之路、和平之路、发展之路,更是一条文化之路。2023新年伊始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古都西安启幕,“以电影为媒,弘扬丝路精神,以光影为鉴,架起友谊之桥”,中外电影人用光影讲述丝路故事,携手为世界电影注入新的活力。举办丝路国际电影节的文化意义在于(     
A.坚持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融入世界主流文化
B.不断吸收借鉴外域优秀文化成果,推动中华文化发展
C.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D.在文化交流中增强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珍品,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近年来,中国戏曲正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走向全世界。

昆曲又称昆腔,发源于江苏昆山一带,距今已有600多年。昆曲在历史中以其较高艺术和审美价值,引领着中华民族的集体审美,涌现了包括汤显祖的《壮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在内的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剧。同时,昆曲为众多剧种的发展提供了养分,对民间百姓生活影响深远,被称为“百戏之师”“百戏之祖”。

随着中国近代社会动荡、战事频繁,昆曲几近消亡到了现代,昆曲又离当代人的审美需求有一定的差距,逐渐与时代脱节。现在,我国推动昆曲重新焕发生机;针对昆曲脱离时代的问题,要求昆曲创作者主动出击,“放下架子”走入市场,走进群众,支持昆曲创新发展,创作更多的原创剧目,以更为新颖的面出现在舞台上。慢慢地,昆曲的受众越来越多,渐渐有了市场……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阐明为什么要推动昆曲重新焕发生机。
21-22高二·全国·课后作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数字供养人、王者荣耀飞天皮肤、“古乐重声”音乐会、敦煌诗巾、“云游敦煌”小程序和敦煌动画剧……三年来,敦煌研究院推出系列化、多元化、高质量的数字创意文化产品,通过运用云展览、融媒体传播等多种传播方式,不断创新敦煌文化的传播途径和弘扬模式,让千年敦煌与时代接轨,共计有超过50亿次的曝光量,访客覆盖120个国家(地区)。这表明(       
①科技进步能够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和相互借鉴
②科技进步能够带动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③依靠数字技术才能让人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④数字文创产品的开发有利于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