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44 道试题
1 . 第十五届文博会将在2019年5月16至20日期间举行。此次文博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举办的文博会,本届展会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和“双创”“媒体融合”等国家战略,重点展示中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成果和文化产业发展成就。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文化消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上述材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民族性寓于世界性之中
④文博会举办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踏青扫墓是
①表达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
②最为直接的文化传播交流方式
③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展示民族文化魅力的窗口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 . 作为全球化问题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建设展现了中国开明开放的精神面貌和互利共赢的合作态度,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开辟了广阔空间。提升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需要
①依托商业贸易,在商贸活动中吸收外来先进文化
②发展国际教育,通过国家互派留学生传播中华文化
③创作文化精品,让国外观众在潜移默化中认可中华文化
④尊重文化差异,坚持把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放在首位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4 . 《马克思是对的》是2018年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热播,人民网、新华网等融媒体平台同步推出的通俗理论对话节目,节目中全国大学生代表走进“阶梯教室”,朗诵诗歌和观众一起重温马克思的光辉足迹,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感知真理的力量,从而推动年轻人认识并探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意义,在学习经典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这表明
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②创新传播形式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③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 . 尽管韩国、越南也同中国在同一天过春节--农历新年,但三个国家的春节标志性习俗各不相同: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汤;越南是祭祖祭神、粽子炙肉。由此可见(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③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可以让我们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
6 .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成语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大多数成语是从我国古代的寓言,历史事件、诗文及当时的口语中产生的,但也有像“杀鸡取卵”“火中取栗”等这样的汉语成语却是出自外国的寓言故事。这说明
①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③对外来文化合理的借鉴有利于促进汉语发展
④中外文化的交流首先要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传统节日文化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堪称民族文化记忆“活的灵魂”,是文化中国的代表性“表情”,节日不是简单的聚会,而是品味传统的文化盛宴。下列对传统节日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节日文化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
③节日文化决定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
④传统节日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转山节”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摩梭人独有的融于自然的民间传统节日,集中展示了摩梭人的音乐舞蹈艺术和体育竞技活动,如甲搓舞、牛头马面舞、对歌、赛马、荡秋千。“转山节”突出体现了摩梭人以女性为主、女神为重的特有的母系文化现象。“转山节”
①是表达摩梭人经济生活的重要载体
②是集中展示摩梭人文化魅力的窗口
③是摩梭人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是“凝固的艺术”,是中华文化瑰宝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中国“锻打”技艺诞生于商周时期,用这项技艺全手工锻打的饕餮纹錾铜板装饰着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主会场迎宾大厅,为恢弘的现代建筑添了一抹“中国风”,凸显中国气派。传统工艺的现代表达
A.实现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B.说明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在融合的过程中推动了文化的国际交流
D.在创新的基础上促进了传统工艺的发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平“语”近人一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由康辉担任主持人。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以恢宏大气的电视表现形式和通俗简洁的语言风格,诵读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

节目并不是简单重复、罗列经典名句,而是以娓娓道来的方式,用短小的故事和精辟的语言对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站在新时代、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高度去解读。《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那尔苏说,此次他们在栏目设计上大胆突破,打破原有的一位学者讲到底的模式,改为多位专家,群众、学生讲述,既有专家进行经典释义和理论用释,又有亲历者讲述故事,还有学生互动交流,最后通过诵读升华认识。更多的参与人员,多样的讲述方式,活跃了栏目节奏和现场氛围,让思想理论深入浅出,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节目于2018年10月8日在中央电视合综合频道播出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平“语”近人一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成功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知识,说明应如何实现文艺创新。
(3)学校举办观看《平“语”近人一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有感主题班会,请从唯物史观角度就如何做新时代有志青年列出三个发言要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