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说明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B.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
C.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
2019-01-30更新 | 1743次组卷 | 6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近年来,欧洲学院日益重视中国,开设了欧中关系课程,还积极筹建欧中研究中心,致力于欧中关系研究。中国愿同欧方一道努力,争取到2020年实现中欧学生年度双向交流达到30万人次。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学生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大众传媒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途径
④中欧学生交流有利于文化传播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018-12-27更新 | 445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太和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3 . “十里春风不如你”!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
①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和创造功能
②文化环境能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④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其申遗成功的意义在于
①智慧之结晶,彰显中华文化优越性
②保护之契机,展示世界文化包容性
③宣传之窗口,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④生活之向导,使人们活动有章可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8-01-30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天长市一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1月月考卷高二政治
5 . 2016年9月4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为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呈上的大型水上情景表演交响音乐“最忆是杭州”文艺晚会,晚会以天为幕、以桥为景、以湖为台,各种诗情画意的场景、浓郁的中国文化印记,不仅惊艳了国人,更惊艳了世界。这表明()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
②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成就其博大精深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永葆文化生命力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2017年为农历鸡年。鸡,在中国被赋予“文、武、勇、信、义”五德,而韩国人谈到鸡时,一般会与“活泼”、“吵闹”联系在一起。中韩两国对“鸡”形象的理解
A.展示了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
B.蕴含着世界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
C.说明生肖文化是维系民族情感的纽带
D.表明文化与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联
7 . 不同文明多彩多姿,各有千秋,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下列诗句与上述观点相一致的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对于新常态下的中国和沿线各国具有深远的影响,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曾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今天,“一带一路”经济贸易合作将进一步加强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这表明了
A.政治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C.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
D.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2017-08-12更新 | 861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安庆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9 . 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中央电视台又推出了另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 节目全程运用移动端推动节目多屏传播,吸引观众与场上选手通过移动端同步答题,多媒体互动为全国观众奉献“全民的诗词文化盛宴”。这表明
①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②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③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④文化创作一定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0 . 伦敦华埠迎来新春庆典,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揭幕农历新年主题展,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点亮“中国红”……五个大洲多个国家,处处能感受到中国年的“国际范儿”。中国春节在全球赢得大批“粉丝”说明
A.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是文化建设之重
B.要努力促进文化的交流、融合与趋同
C.民族节日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纽带
D.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交流中增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