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4 道试题
1 . 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
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10-27更新 | 4013次组卷 | 130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材料一:1937年12月13目,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大批儿童死于非命,三分之一建筑遭到毁坏,大量财物遭到掠夺,南京之痛,国之痛。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7年12月13目,中国迎来第四个法定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纪念南京大屠杀80周年。“牢记历史,捍卫和平”,“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行就意味着重犯。”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讲过的话,仍萦绕在耳边,久久不绝,引人深思。这一年,“铭记”写在很多人心里。“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的这句名言,提醒着世人“铭记”的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的知识回答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并运用文化的特点的知识对怎样才能更好地让中学生“牢记历史,铭记国之痛”提2点建议。

材料二: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019年3月,中国与意大利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意成为首个G7集团成员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卢森堡、牙买加也相继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至此,中国与127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73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这两条通道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5年来,正是“一带一路”这种平等性、开放性、普惠性的特质,为东西方文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赋予新的时代风格,是东西方文化和谐共生相互融合。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做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生相互融合?
2019-10-23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3 .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的节味随着五月飘溢的麦香撒遍了神州大地,飘入了千家万户,来到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
①是宝贵的民族文化和精神财富           
②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 
③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重要标志           
④承载着中华儿女的民族感情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造成塔尖倒塌,建筑损毁严重。习近平上席向法国总统马克龙致慰问电指出,巴黎圣母院是法兰西文明的重要象征,也是人类文明的杰出瑰宝。中国人民同法国人民一样,对此次火灾深感痛恻。从中看出
①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②文化遗产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法兰西文明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
2019-10-17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5 . “一带一路”把丝绸之路延续千年的经济、文化、商贸友好交流传统继承下来,并且赋予新的时代含义,将在推动东西方思想交流、文化交融,人类文明多样化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中应有态度正如费孝通先生认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加强“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将有利于推动参与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资源共享,推动我国和沿线国家思想文化的交流,推动亚、欧、非三洲的文明多维交融,推动中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结合上述材料,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处理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应怎样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6 .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以语言竞技、文化交流为基础加强中外青年互动,讲好中国故事。自2002年启动以来,从最初的21个国家和地区的49名选手参赛到现在已吸引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万名青少年参加海外预赛,6000多名各国选手来华参加决赛。“汉语桥”比赛的发展
①反映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不断深入
②证明了中华文化因传播范围扩大而更有价值
③减少了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满足了热爱汉语和中华文化的世界各国青年的需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电视剧《小欢喜》围绕三个不同的中国式家庭,多维度探讨教育焦虑、亲子关系、升学压力等社会话题。该剧不仅在暑期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而且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位列YouTube同期首播现代华语剧集均流量第一。由此可见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今天的亚洲,是众多文明的汇聚交融之地。

在我国的倡议和推动下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启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有人认为,今天的中国要大胆吸收亚洲各国文明成果,自觉融入世界文化发展潮流。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9 . 2019年11月17日,为期一个月的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圆满闭幕。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各类活动350多项。艺术节展演共45台剧目,荷兰舞蹈剧场现代舞《狩猎我心》等15部剧目出票率均达到100%。来自俄罗斯、捷克、以色列、卡塔尔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0多部作品广受欢迎。这体现出
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要尊重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2018年9月23日,我国迎来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各地举办了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活动。国家设立丰收节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满足农民文化生活需求,提升农民获得感
②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相融合,体现时代特色
③发挥假日经济拉动效应,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④传递尊农重农价值取向,传承中华农耕文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