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6 道试题
1 .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近期有一篇《不做民族文化的绝响》的文章,写的正是创造于遥远年代的建筑已经在一次次隆隆作响的城镇化进程里再难寻觅其影像,传统古村落所蕴含的传统建筑风貌、地方文化习俗等正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必须加强保护。这是因为(       
①保护传统古村落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传统古村落体现着文化的多样性特征
③加强传统古村的保护可以给相关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④传统古村落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5-20更新 | 117次组卷 | 33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理)
2 . 从造福人类的海水稻育种技术,到高大上的探月工程和火星工程;从速度越来越快的高速铁路技术,到2020年11月10日载人深潜到海底一万多米的“奋斗者”号深海潜水器……我国正在不断创造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这些科技成果(     
①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佐证了我国各项科学技术达到世界巅峰
③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和创造精神的结晶
④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5-1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3 . 近年来,延安深入挖掘每一处革命旧址所承载的历史故事,通过场景还原、雕塑小品等多种方式呈现给广大游客,使其吸引力、感染力倍增。这说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一经形成难以抹去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③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有强大功能
④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 . 当东方的第一缕曙光照亮古都长安的时候,西方的罗马正长夜未央。这两座人类历史上最耀眼的文明之城,虽相距万水千山,却能够实现彼此的相遇。在罗马人身上,我们能看到来自长安的丝绸,在长安人的生活中,我们能发现来自罗马的玻璃……对于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商业贸易的往来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③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④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年,是家的味道;年,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无论是过去的磕头拜年、串门拜年,还是现如今的电话拜年、短信微信拜年、视频拜年,都包含了人们彼此的祝福。渐渐地,中国传统文化也感染到很多外国人。很多崇尚东方文化的外国人,也都过起了春节。材料表明(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风土人情,寄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②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因时而变,适应了社会生活的变迁
③春节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丰富了文化的多样性
④中华文化能走向世界得益于对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创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2021年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掘100周年。为了使中国及全球观众了解古人类发展进化的重大历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法国国家电视集团合拍纪录片《北京人:人类最后的秘密》,运用中法两国最新科研成果和科技手段,重现亚洲直立人一“北京人”的史前故事。中法合拍纪录片(     
①有助于加深中法两国文明间的交融互鉴②增强了中法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认同
③能够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④通过国际化表达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蒙古族的“安代舞”被誉为蒙古舞蹈活化石,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田野调查、原生态保护区建设等措施加强对安代舞的传承和保护。其目的是 (  )
①集中展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②维护文化的多样性特征
③挖掘传统文化的历史文化价值
④发挥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4-21更新 | 609次组卷 | 26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期中)政治试题
8 . 兵马俑——惟妙惟肖,铜奔马——飘逸俊美,这样的艺术,很中国;合家团圆时,还有一群人坚守岗位,守护万家灯火,这样的温暖,很中国;通过网络征集活动,网友们纷纷用镜头记录身边的精彩。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人们内心的家国情怀
②普通民众是文化创作的灵感来源
③中华文化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
④中华文化的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国家航天局在2020年中国航天日线上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示了独特字母“”的形象,汇聚多重含义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这彰显出(     
①中华民族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和奋斗精神
②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可以使其更具魅力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开放合作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胡琴、旗袍等,展现了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下列关于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融合可以消除民族间的差异
②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
④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推动着中华文化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