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政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2 道试题
1 . 某市一老电厂内闲置数年的建筑工地,乱停乱放的车辆、摇摇欲坠的工棚,在整治社区环境、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过程中,几十亩闲置地被盘活用于发展夜经济。丰富的产品业态、精细化设计的景观绿化、规范的门店管理,让市民在工作之余有了一个新的休闲去处,使城市烟火气与文明同行。文明创建点亮夜经济(     
①能促进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②是坚持创建为民、取得创建实效的生动实践
③充分说明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是同步的
④旨在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3-03-30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2 . 电视剧《人世间》是百姓生活史,更是一部中国社会变革史。它讲述了三线建设、恢复高考、对外开放、国企改革、棚户区改造等国家发展背景下老百姓生活的磅礴变迁,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无限情义和人世间的正直善良,一经播出便掀起观剧热潮。这表明(     
①文化以特有的感染力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③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的力量源泉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说明(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B.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C.文化对经济和政治有重大影响D.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2023-03-1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连南县三江镇淳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4 .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今天,不断发掘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     
①是基于红色文化是激励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②是因为红色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③是因为红色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④有利于直接推动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3-16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 广西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桂鼎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5 .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持续增强,海外“春节热”也逐年升温,包括美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把中国春节定为全国或者部分城市的法定节日。海外“春节热”升温反映了(       
①民族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最有效的文化传播途径
③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④中华文化因外国民众的热爱认同而价值倍增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3-1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王家沟村,位于乐山市井研县研经镇南部。为摆脱穷困荒草生的局面,村“两委”积极制定了打造国学文旅项目,开拓了农旅融合新思路。打造国学客栈农旅结合项目,大力发展民宿建设,提标改造国学客栈;深挖清末民国初著名经学家廖平在王家沟村的成长经历,打造更多节点,展现廖平的研学场景;以国学文化为主,让游客可以在此着汉服、悟国学、拜古树,感受到浓厚的国学氛围。如今,乐山井研王家沟村已实现了由省定贫困村向全国乡村治理、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华丽蜕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王家沟村打造国学文旅的意义。
2023-03-15更新 | 92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7 . 2023年春节假期,各地各部门同向发力,加大文化市场供给力度,充实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逛庙会、赏民俗、进影院、看展演,各地群众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神州大地文化市场繁荣兴旺、信心提振,消费回暖。这体现了(     
①经济发展了,文化自然也就发展了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③文化服务社会,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④人民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受者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明清之际,“丝绸之路”成为一条“茶之路”,商队翻越帕米尔高原,源源不断地把中国茶叶输往中亚各国的同时,也带去了中国茶文化。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中华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锋碰撞中发展起来的 
④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春节是中华文化“道法自然”思想的自然结果,是农耕文明的自然场景。在结束秋收完成冬藏之后从事农耕的人们自然会希望为自己庆祝一番。春节这样的节日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可见文化(      )
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决定经济、政治
③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④是自然界特有的现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千百年来,大运河是中华文明传承赓续的主要动脉,也是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重要纽带。以开放性、兼容性和互利性为主要特征的大运河文化,成为形塑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

从文明内化的角度来看,大运河既贯穿南北,又衔接东西,与长江、黄河等五大水系及各类交通枢纽纵横交织,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主体框架,有力推动了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中华文明的聚合与内化,并助力孕育出大一统的民族价值认同,为中华民族主体性的生成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文化供养。

从联结中外的角度来看,大运河犹如一对张开的巨大臂膀,挽起了中华文明与世界交流的大通道。各种文化经由大运河相互吸收、融合、涵化,在互联互通中相互融合,进而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发生着量与质的转变。文明因差异化流动建立起异质共存、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因此,大运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充当着中华文明“内循环”与“外循环”啮合传动的齿轮。对内凝聚认同,向外融汇有无。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大运河与附着其上的各种物质与精神脉络,编织出一个巨大的文明网络,沟通着古今,连接着世界。


(1)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传承大运河文化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谈谈你对大运河继续充当好中华文明“内循环”与“外循环”啮合传动的齿轮的理解。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