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政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十周年。千里京杭大运河曾在古代中国的南北沟通、中西交流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价值、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大运河不仅是一条流动的水道,更是一条流动的文脉。其沿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沧桑变迁是一部部浓缩的文化史。生生不息的运河文化孕育了沿途独特的商贸、建筑、文学、饮食、民俗风情,直至今天仍散发着独有魅力,影响着运河沿岸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2023年《关于京津冀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决定》正式施行。三地统筹大运河及沿线文化资源,构建跨区域文化遗产连片、成线整体保护体系,携手传承弘扬运河文化,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休闲产业协同发展,开展了系列文化活动,传承弘扬运河文化,目前已逐步形成一条璀璨的文化带。

材料二 2023年11月,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开幕。主论坛在北京举办,国内外政产学研各界嘉宾共同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建言献策。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既需要做好文化遗产的本体保护,也需要做好文化价值的挖掘弘扬;既需要沿线地区各负其责、各展所长、各美其美,也需要协同推进、形成合力、美美与共等。北京市依托当地古都文化、京味文化为核心的特色地域文化,因地制宜提升运河文物文化景观、水和两岸生态景观,使大运河正在成为一条绿色生态带、特色旅游带。“两岸多停估客舟,樯帆影里酒家楼。”大运河沿线各地采取保护与利用并重,传承与发展同行,千年大运河在新时代的中国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京津冀等地协同保护大运河文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说明保护大运河文化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传承与发展同行这一举措的合理性。
昨日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春季联赛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3年是中共台城特别支部成立100周年。中共台城特别支部是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位于河北省安平县台城村。

安平县作为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近几年,安平县立足红色文化传承,整合历史人文资源,推进了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中共河北省第一个县委旧址、五亿农民的方向展览馆等旅游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规划建设基层党建学习馆(中国·安平),全力打造台城红色片区,擦亮“红色安平”名片。

为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安平县台城村又对中共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进行了扩建和改造提升。纪念馆以中共台城特别支部成立100周年为契机,打造融媒IP《从台城出发》,推动“红色研学游”持续升温;为让游客更好地了解红色文化,纪念馆通过考察学习、互相交流、组织培训等方式,不断磨炼提升讲解员的业务能力;纪念馆还积极探索推出了云课堂、云展览、云讲解等多种线上爱国主义教育新模式,运用新媒体平台讲述红色故事、展示馆藏文物等,将纪念馆的影响力、辐射力不断放大。

(1)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分析安平县是如何擦亮“红色安平”名片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台城村对传承红色文化的启示。
(3)为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安平县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为使本次活动取得成效,请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政治试题
3 . 每天下午三点,是非遗岭南押花艺术首位代表性传承人的直播时间,她是广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并被评为“传承广州文化的100双手”,“非遗+直播”的形式,不仅为非遗接上时代的地气,更为非遗文化注入流量的热度。这启示我们要(     
①善于推陈出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
②借助现代科技,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
③立足时代之基,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注重经济效益,发挥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冲刺阶段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4 . 江西省浮梁县寒溪村发掘推广本土农民画,举办艺术展览,开发艺术与乡野结合的新业态,2023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35万元,村民户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寒溪村的“出圈密码”是(     )
A.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B.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促进发展
C.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D.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7日内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5 .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三彩骆驼载乐俑(图)是唐三彩中的国宝级精品,其造型为一峰骆驼驮载五位胡、汉乐舞人表演的形象。该文物展现了盛唐时期国际化都城长安百姓喜爱的胡人乐舞艺术,是当时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印证。这表明(     

①乐舞表演构成了长安百姓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
②胡汉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唐代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
③三彩骆驼载乐俑艺术地折射出长安繁荣的社会景象
④胡汉民族杂居为胡人乐舞风靡长安提供了现实条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日内更新 | 254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吉林高考政治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1月17日,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2023年全国“宪法宣传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2023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加强宪法学习宣传,强化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为了更好地开展国家宪法日与“宪法宣传周”活动,各地区各部门提早做好统筹安排与部署,既要明确相关的活动主题、宣传重点,也要扎实做好各项活动安排,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担当担责,激发各方面的宪法宣传活力,持续提升全民的宪法意识,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法治力量。各地区各部门要主动作为,统筹安排好“宪法宣传周”活动的各环节与细节,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让宪法宣传更加接地气、冒热气。

(1)有人认为,广泛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就能够推动法治社会建设。结合材料,请运用意识作用的相关原理对此观点进行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说明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的时代价值。
(3)某校为提升学生法治素养,响应“国家宪法日”活动,准备举办以“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三个有特色的具体活动形式。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练考(七)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7 . “村超”全称是“乡村足球超级联赛”,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开赛以来,现场观众人数、网络点击次数屡创新高。赛场内群众运动热情高涨,赛场外农贸集市人头攒动,比赛间歇还穿插区域特色的文艺表演。“村超”已不再局限于乡村体育活动,成为红火乡村生活的缩影。就“村超”写一个评论,主题最恰当的是(     
A.促进交流交融,增强文化自信
B.发展乡村体育事业,讲好乡村体育故事
C.满足高品质需求,为“幸福感”和美好生活买单
D.体育搭台,文化唱戏,产业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7日内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8 . 《抖音2024乡村文旅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抖音上的乡村文旅打卡地已经超过17万个,累计有7000多万个打卡内容。当下的文旅发展呈现出下沉的状态。越是不知名的小地方,越保留了一些原生态的趣味,旅行就越轻松,获得感就越强。

细究每个地方的火爆,尤其是此前默默无闻的乡村地区,都离不开文旅达人和探店达人的带动效应。当然,还有数以亿计的普通用户,他们举起自己的手机,记录、发现、发掘,一个不经意间的随手分享,就可能带火了一个城市、一个景点,或是某个细微的事物,这正是文旅下沉的基本盘。另外,社交平台尤其是短视频,通过技术的创新和内容的传递,不仅能够很好的将乡村的新产品、新场景、新体验的创意表达出来,还可以塑造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乡村文化+乡村旅游+数字经济”的发展新路径。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和文化知识,分析当下文旅发展呈现下沉状态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5月考前指导政治试题
9 . 2023年底至2024年初热播的剧集《繁花》受到广大观众喜爱,收视成绩亮眼。这部由茅盾文学奖获奖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成为现象级作品,既让人们见识到了文学作品改编为电视剧的强大感召力,也带动了取景地上海的文旅消费。由此可见(       
A.文学作品是影视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根源
B.我国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向标准化、均等化
C.影视改编强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视表达和传播
D.“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凸显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7日内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模拟预测政治试题
10 . “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一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既体现着中国古人对“天下”构成的认知,又寄托着我们对身处远方的亲朋的思念之情。材料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①源于对世界总体结构的创造性想象          ②涵养着中华民族的核心思想理念
③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促进的成果       ④与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相互交融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