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如何提高家庭消费水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2023年以来,我国餐饮、旅游、电影市场人气旺盛,“暖”意十足。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中秋节、国庆节假期8天,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同比增长71.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同比增长129.5%。这主要得益于我国(       
①物价水平总体偏低,没有出现较大波动       
②超大市场规模,经济复苏能力强劲
③消费信心提振,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④社会生产效率提高,旅游市场供过于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全域经营是以消费者为中心,以用户数字化为抓手,以智能化和智慧化运营为手段的一种全新经营模式,其目的是构建一个品牌自有、线上线下一体化、全渠道公域私城联通、数字化可控的全域阵地。全域经营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①改变了企业经营目的,增强持续发展动力
②实现精细化运营,为企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③改进消费体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④增加商品的价值量,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3 . 2023年以来,我国餐饮、旅游、电影市场人气旺盛,“暖”意十足。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预测,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旅游热度将创新高,国内旅游出游预计将达到8.96亿人次,同比增长86%,将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825亿元,同比增长138%。消费“暖”意十足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     
①居民消费观念转变,消费方式更新
②超大市场规模,经济复苏能力强劲
③消费信心提振,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④社会生产效率提高,产品价格下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202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从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拓展新型消费、完善消费设施、优化消费环境等几个方面提出20条针对性举措。下列关于扩大内需举措的作用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②支持企业创新→培育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满足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③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劳动报酬减轻消费的后顾之忧
④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促进商品流通→激发农村消费潜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 . 商务部将2023年定为“消费提振年”。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作为“消费提振年”的重头戏,进一步擦亮“高新优特”消费精品的主题底色,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个知名品牌,与超过5万名采购商促成各项交易与合作。举办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的积极影响是(     
①优化消费供给,增强供给和需求的适配性
②激发潜在消费需求,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③促进产品价格竞争,提振消费者消费信心
④推动消费观念更新,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进入2023年以来,我国已有河北、山西、贵州、青海、安徽、陕西、上海等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截至2023年7月1日,我国15个省份月最低工资标准在2000元及以上。下列对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影响推导正确的是(     
①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扩大内需
②增加转移性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③增加企业用工成本→机器换人→企业竞争力下降
④提高社会保险金→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强获得感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快递业连接千城百业,是畅通生产与消费的重要渠道。下图为2022年1~12月我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同比增速(%)走势图。这折射出我国(     

注:2022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105.8亿件,同比增长2.1%。
①资本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剧
②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③经济充满韧性与活力
④经济结构实现了优化升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年来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统计表

时间2012年2015年2017年2019年2021年
GDP总量(万亿元)51.968.982.798.7114.4
最终消费贡献率(%)51.866.458.857.863.4

注:发达经济体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保持在70%、80%的水平。2022年,我国消费市场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较大,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为32.80%。

材料二   我国有14亿多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预计到2030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50%,对居民消费的贡献率将超过70%。此外,新消费群体将加速形成,预计2030年“Z世代”创造的新兴消费市场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创造的“银发经济”规模可达20万亿元。同时,大型中心城市将成为消费新增长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消费的引领带动作用将进一步提升,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资源整合有优势的区域消费中心加快形成,中小型消费城市梯队建设逐步成型。

(1)解读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激发消费以推动经济企稳回升。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当前,网络购物市场用户群体不断扩大,直播带货快速发展;在线视频的观看时长大增,付费会员数量增加。居民消费更加重视社交、娱乐、体验等方面,高品质、定制化、节能降费、安全智能的产品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家庭的选项,各类“黑科技”“健康范儿”“小而美”的产品引领消费新潮流。

上海充分挖掘特色街区、文化地标等资源,启动“上海夜生活节”;海南集中举办高端论坛、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浙江出台扩大消费25条举措;吉林举办“全民消费季”等活动;商务部启动2023年“中华美食荟"活动,全年将推出70余场餐饮促消费活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强化消费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消费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在线消费纠纷解决机制……2023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回暖势头明显,前景看好。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消费市场回暖的驱动因素。
10 . 西子湖畔,杭州上城区举办了“品宋韵 迎亚运”时尚秀和户外车展,发放购车“红包”,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等,以此激活消费“主引擎”。材料表明杭州市(     
①完善市场匹配机制,优化消费结构
②引导绿色出行,释放绿色消费的潜力
③推出新型消费场景,提升消费意愿
④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降低消费成本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