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5 道试题
1 . 2021年,拥有80多年历史的国民品牌冷酸灵与国家博物馆联名推出“新国宝”牙膏、火锅味牙膏等新品,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眼球,引来众多市民、游客的抢购。这表明(       
①跨界融合为老字号企业创造发展机遇
②创新能够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③求异心理推动文创产品形成流行趋势
④文化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有的人爱喝酸奶,但超市卖得贵,便宜的又担心不卫生,于是家用小型酸奶机诞生了;有的人喜欢家里干净,但天天拖地腰酸背痛,于是自动洗拖布的拖地机器人出现了……这些小家电的出现,提升了消费者的生活幸福感。这表明(   
①消费引导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转型       
②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③生产直接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产品开发要利用人们的求异心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10-01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广东高三9月调研政治试题
3 . 某公司采用原始的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引用山泉灌溉,拒绝农药,并和中国农业大学合作进行产品研发,在确保红米本身营养价值的基础之上,将红米作为一个产业链进行发展,相继研发出早餐系列、保健系列、基础谷物、休闲零食以及减肥代餐等多个系列,缔造出独具特色的红米品牌。该公司的快速发展得益于(   
①重视品牌,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以提高产品价值       
②秉承“良心缔造好产品”的生产经营理念
③实行差异化营销,满足市场主体求异消费需求       
④深耕传统产业,扩大和延伸产业链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21-09-26更新 | 23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19届高三三模政治试题、
4 . 2021年一季度内蒙古自治区人均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分别增长57.3%和26.3%;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112.8%,高于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73.1个百分点;通信器材类同比增长64.6%,高于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24.9个百分点;化妆品类同比增长63.0%,高于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23.3个百分点。从材料可以看出( )
①全区居民恩格尔系数不断攀升
②全区居民多元化需求有效释放
③全区居民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④要适度遏制攀比化、求异化消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不用挨饿、不用运动,只是每天吃吃“代餐粉”,轻轻松松就把体重降下来……因迎合了人们减肥变美的需求,近两年以减肥瘦身为噱头的代餐食品市场迅速攀升,销售异常火爆。但如果长期完全吃代餐食品,容易导致一些营养素的欠缺,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求异消费容易引发某类商品的流行趋势          
②消费是联结再生产过程的桥梁和纽带
③消费者要避免盲目冲动,坚持理性消费          
④企业常常利用消费心理促进产品销售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舌尖上的中国2》热播期间,节目中出现的食材在购物网站天猫上同步销售。第1集《脚步》播出后,贵州鱼酱厂的一年存货都卖光了,四川腊肉7天卖出1万份,空心挂面两天卖了1156份。上述消费现象是(       
A.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应该予以批判和抵制
B.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应根据具体情况评价
C.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应考虑收入量力而行
D.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应该积极提倡和号召
2021-09-22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7 . 2017年10月发布的中国游客海外消费调查显示,消费者开始逃离争强好胜的奢侈品消费,尤其是与高端时尚配饰如手袋、珠宝和手表相关的消费,更加关注日常高端必需品。这表明消费者开始(       
①树立求实心理,青睐理性消费②克服求异心理,坚持勤俭节约
③克服攀比心理,倾向适度消费④坚持量人为出,逐步减少消费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8 .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螺蛳粉生产集聚区。盘点2020年网红美食•李子柒柳州螺蛳粉当之无愧。一碗柳州特色小吃螺蛳粉做成“三个百亿”的大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功不可没。从现煮堂食到袋装速食,从凭经验制作到标准化生产,从路边摊到产业园,有着“工业思维”的柳州人使螺蛳粉品牌走向全国、出口海外,并成为“网红美食”。这告诉我们(       
①“网红效应”的强大影响力有助于商品价值的实现
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提升品牌质量、增强竞争力
③利用消费者求异心理可大大影响“网红美食”消费
④努力提高人们收入方能消费物美价廉的“网红美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近年来,选择春节去往大城市和亲人团圆的“反向春运”成为一种新时尚。“反向春运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春节期间成功买到返乡的火车票、机票难度大而且票价昂贵。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反向春运”(  )
①是一种理性的消费选择②受到求异心理影响
③说明需求与价格相互制约④体现了绿色消费的原则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1-08-25更新 | 265次组卷 | 31卷引用:【市级联考】浙江省嘉兴市丽水市2019届高三联考政治试题
10 . 20世纪70年代末,M公司生产了一种能边走边享受的“随身听”(录放机)。为了打通销路,该公司发起了一波别开生面的广告攻势:让所有的青年员工每天上班途中携带“随身听”,并在电车上作陶醉欣赏状;雇大量学生带着“随身听”在“银座”等步行区“招摇过市”。不久,大众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争先购买这款“随身听”,使其销量大增。M公司的上述做法(     
①利用了消费者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心理②利用了消费者从众、追赶潮流的心理
③说明创新营销策略对企业经营具有重要意义④违背了诚信经营的市场原则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8-2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