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8 道试题
1 . 某社区探索出“群英断是非”的治理模式,群众的“是非”由群众在意的、熟悉的、说话有分量的人坐在一起评评理、“断一断”,干部不当“判官”,当好“督官”。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运用,“群英断是非”仅在54个社区、村就成功解决了29类、287项具体问题。“群英断是非”的治理模式(     
①核心是充分尊重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②实现了干部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
③创新了公众广泛参与的利益协商渠道
④推进了基层民主决策,满足群众诉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村民评理说事点”建设,是辽宁省政府2020年10件民生实事之一。在推进“村民评理说


事点”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在群众家门口搭建说事、议事、调事平台,群众把问题晒在阳光下、心结摊在桌面上。遍布全省乡村的“村民评理说事点”,依靠乡村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队伍,将村公共法律服务室或人民调解室作为主阵地,聘用“村贤”和德高望重人士为评理说事员或信息员为民服务,组建专业法律团队,为“村民评理说事点”提供法律服务支撑。通过一个个“村民评理说事点”,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据统计,全省“村民评理说事点”去年共收集信息线索14.8万余条,解答法律咨询13.6万余人次,开展宣传教育7万余次,化解矛盾纠纷12.3万余件。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辽宁省建设“村民评理说事点”对推进我省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2021-05-18更新 | 632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辽南协作校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3 . 自2020年8月16日起,“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始在网上征求意见,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客户端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分别开设“十四五”规划建言专栏。上述举措的意义在于(   
①最大程度上汇聚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心 
②让广大人民群众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③彰显基层自治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的根本性意义 
④通过提升规划的科学性让规划更符合公共需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5-04更新 | 18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一下学期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必修2)4.1政府的权利:依法行使
4 . 为落实政府购买服务改革有关工作部署,进一步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加强和规范政府管理,财政部起草了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20年3月1日,《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这说明通过(     
①网上评议政府活动,公民参与民主管理②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让公民参与民主监督
③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公民参与民主决策④政府与公众良性互动提高政府决策水平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 . 2020年8月16日至29日,“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意见征求活动,分别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客户端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设“十四五”规划建言专栏,听取全社会意见建议,广大网民可进入相关页面建言献策。据人民网统计,网民建议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民生保障、科教兴国、社会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成为大家特别关注的领域。这说明(     
①人民群众积极建言献策,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②问计于民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真实实践,保障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
③广大人民群众借助网络表达民意,聚焦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履职尽责
④以政治参与的民主性托举起国家决策的科学性,使顶层设计反映民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某市政府在“空心房”整治中,形成了村民做主人、村委会自我管理的整治机制。充分调动村委会和村民的积极性,广泛听取村民建议,把“空心房”整治与绿色生活方式、田园建设相结合,既利用好了农村闲置农房资源,又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广受村民赞誉。上述材料佐证了(  )
①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的基础,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②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集中村民智慧,有利于推动决策实施
③赋予村委会一定的行政权力,有利于村民参与民主管理
④政府、村委会、村民关系的合理定位,能促进农村社会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生态环境保护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2020年7月4日,江苏生态环境厅发布《江苏省全民生态文明公约20条(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的举措(   )
①畅通民意反映渠道,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的基础和标志
②有利于广泛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做到民主和科学决策
③能使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文明公约民主决策
④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环保监督的民主权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4-17更新 | 254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联考政治试题
8 .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为编制好“十四五”规划,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和谋划,坚持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相结合,多次赴地方考察调研,主持召开7场专题座谈会,并推动首次以互联网方式征求意见建议。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超过101.8万条。这说明在规划编制过程中(     
A.公民要行使监督权,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B.公民要行使提案权,积极为规划建言献策
C.要广泛听取和反映民意,促进决策的科学
D.要体现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20-21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9 .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探索建立与列席常委会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座谈机制,及时听取代表对人大工作、民主法治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据了解,在6次座谈会中,代表共提出意见建议277条,已全部交承办单位办理。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该机制(     
A.扩大了立法权主体,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
B.能更好汇聚民智民意,增强执政的科学性
C.激发了代表履职积极性,增强代表责任感
D.能为代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提供新途径
2021-04-05更新 | 702次组卷 | 10卷引用: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3政治与法治课时作业: 5.1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2021·河北·模拟预测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生活中,人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烦恼:安装APP时,用户不同意收集个人信息就无法安装使用;刚刚在购物APP上搜索某商品,再打开新闻、娱乐类APP时,就收到类似商品的广告推送……当今社会,信息化、数字化已成为主旋律,人们在享受数字时代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遭受了个人信息“裸奔”的隐痛。

材料二   2020年10月13日,备受关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草案明确了适用范围,健全了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完善了个人信息跨境提供规则,并明确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个人的权利和处理者义务,并明确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共八章70条。2020年10月2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并就该草案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的原因。
2021-03-19更新 | 41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2021届高三新高考测评政治试题(二)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