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与联合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走过的“联合国足迹”

从1990年开始,中国军队先后参加了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四万余人,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一大出兵国,是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和会费国。

中国全面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和《巴黎协定》义务,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庄严承诺,将力争使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到达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脱贫攻坚的胜利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精准扶贫理念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中国积极推进减贫南南合作,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帮助沿线各国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以实际行动推进全球减贫事业。

中国始终坚持弘扬多边主义,履行联合国议程中的国际责任。面对疫情,中国响应联合国发起的全球人道应对计划,推动抗疫全球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疫苗产业链建设,向50多个有需求的国家提供疫苗无偿援助。


结合材料,说明中国走过的“联合国足迹”是如何彰显大国担当的?
2 . 2023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呼吁全球采取行动打破对塑料的依赖,以结束塑料污染。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持续实施全链条治理,取得积极成效。由此可见(     
①联合国是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②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始终支持联合国开展的各项活动
③联合国在关于全球性环保问题上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④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为全球共同应对塑料污染贡献中国智慧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需要联合国,联合国也需要中国。197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批准了第一个援华方案,当前联合国对华援助覆盖工业、农业、环境、卫生等众多领域;中国先后参加联合国近30项维和行动、开展80多项经济合作,在摆脱贫困、低碳减排和气候治理等多个领域密切配合联合国工作。


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组织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国需要联合国,联合国也需要中国。
2023-07-05更新 | 14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北附同文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

4 .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定要搞好金融。美国作为全球经济最雄厚的国家,通过大规模发行国债和操控美元利息将国内金融风险向全球扩散。短短三年,美联储从暴力降息到暴力升息的极限操作直接导致美国硅谷银行爆发流动性危机并迅速演化为存款挤兑而被关闭接管。无数储户、投资者担心硅谷银行危机会引发美国乃至全球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到来。

在全球金融市场震荡不安的情况下,中国已构建“一行一局一会”新金融管理格局,金融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金融功能得到深化。党的二十大突出强调未来中国将坚持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支持乡村振兴、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守住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以自身的稳定发展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阐述中国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的应有作为。

5 . 从无人驾驶汽车、快递机器人,到手机语音助手、面部识别软件,人工智能正全方位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发展红利的同时,其不确定性也给社会治理、隐私保护、伦理道德、军事安全等带来新挑战。

为打破人工智能的治理困境,早在2014年,联合国《特定常规武器公约》就成立政府专家组,围绕着“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问题展开系列讨论,中方以建设性姿态积极参与。2021年12月,中国向联合国《特定常规武器公约》第六次审议大会提交《中国关于规范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的立场文件》,就如何在军事领域负责任地开发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出解决思路。2022年11月,中国向联合国《特定常规武器公约》缔约国大会提交了《中国关于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立场文件》,呼吁国际社会坚持“伦理先行”,将“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理念落实到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管理、使用等各个层面。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评价在人工智能全球安全治理中的中国行动。
6 .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南部和叙利亚北部遭遇强烈地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后第一时间,联合国难民署迅速启动紧急援助,满足灾区一线的各种援助需求,并号召国际社会伸出援手。中国迅速启动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机制,首批提供4000万元人民币和救灾物资,派遣救援队、医疗队。这表明(     
①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工作,是联合国改革坚定支持者
②联合国是国际社会集体应对各种威胁挑战的有效平台
③各成员国应该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④国际组织代表各成员国根本利益,始终发挥积极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2022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曼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题为《坚守初心 共促发展 开启亚太合作新篇章》书面演讲。习近平主席指出,新形势下,我们要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因应时代挑战,坚定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共同开拓发展新局面,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这一主张是基于(     
①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
②维护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③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
④应对传统安全威胁和反对一切恐怖主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年10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时指出,中国忠实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职责和使命,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致辞表示,联合国将继续做中国的坚定伙伴,共同构建更加公正和可持续的未来。

材料二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摘录见下表)发布。

十三、切实加强组织实施

(三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三十五)强化统筹协调。……加强碳中和工作谋划,定期调度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进展情况,加强跟踪评估和督促检查,协调解决实施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三十六)压实地方责任。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扛起碳达峰、碳中和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制定落实举措……

(三十七)严格监督考核。……强化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考核……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中国与联合国携手同行,世界必将更美好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是联合国大会的下属机构,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致力于维护各国人权免于侵害。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4次会议首次将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载入其决议中。中国在会上发表题为《促进和保护人权,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宣介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及其对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显示了中国的境界与担当。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5次会议呼吁各国继续加强国际合作,全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全面享有人权,实现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的知识,阐明中国具有这样的境界与担当的道理。
10 . 中方一贯主张,安理会要以谨慎和负责任的态度处理制裁问题,避免滥用,避免造成负面人道影响。2022年2月,中方在安理会制裁问题公开会上明确建议,安理会应对特定人道机构和人道援助设立常设性豁免机制。这一建议得到很多国家的支持。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安理会应避免长期被少数大国操纵的局面
②安理会对国际和平与发展负有主要责任
③中国的主张符合多数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中国在人权问题上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