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与联合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1 . 2023年12月12日,联合国大会召开紧急特别会议,由阿拉伯国家联合提出的新加沙局势决议草案获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超过100个国家以压倒性票数通过决议,要求巴以冲突双方立即停火。材料表明(       
①联合国在协调国际政治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根本力量
③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④安理会在解决事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地区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是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言必行、行必果”: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2023年11月,公布《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2023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会议期间,宣称将在两年内宣布2035年碳排放目标;目前,中国已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积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合作。2023年,启动中美“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着力推动“中欧绿色行动”,继续推进南南气候多边进程……中国以实际行动凝聚全球气候治理共识,提振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要做积极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

3 . 应中国外交部长邀请,第七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克勒希于2023年2月1日至4日访华。克勒希曾这样评价中国对联合国事业的贡献:中国一直是联合国事业的坚强后盾,在应对气候变化、维和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梳理相关的事实与数据,人们可以看到中国支持联合国事业清晰斐然的“成绩单”。



请结合中国支持联合国事业清晰斐然的“成绩单”,总结我国对联合国的突出贡献。
4 . 2023年4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局势举行公开会。中国代表表示,叙利亚同地区国家近期积极开展互动,对外释放出积极信号,希望有关进展能够为叙政治进程注入新的动力。中方强调,国际社会要共同打击叙利亚境内的恐怖组织,共同阻止对恐怖势力的纵容、包庇或政治利用。这说明(     
①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治理,在安理会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②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是真诚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积极力量
③联合国安理会在维护世界发展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④我国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7-04更新 | 251次组卷 | 2卷引用: 江苏省无锡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5 . 2022年10月,联合国授予中国第八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700名官兵和第二批赴阿卜耶伊维和直升机分队86名官兵“和平荣誉勋章”,以表彰中国维和官兵在执行维和任务期间的卓越表现和为南苏丹和平事业作出的贡献。这表明中国(     
①是当代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引领者和维护者
②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③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行动
④对外活动的目的是维护各个国家的共同利益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6-05更新 | 392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模拟练习政治试题

6 .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定要搞好金融。美国作为全球经济最雄厚的国家,通过大规模发行国债和操控美元利息将国内金融风险向全球扩散。短短三年,美联储从暴力降息到暴力升息的极限操作直接导致美国硅谷银行爆发流动性危机并迅速演化为存款挤兑而被关闭接管。无数储户、投资者担心硅谷银行危机会引发美国乃至全球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到来。

在全球金融市场震荡不安的情况下,中国已构建“一行一局一会”新金融管理格局,金融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金融功能得到深化。党的二十大突出强调未来中国将坚持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支持乡村振兴、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守住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以自身的稳定发展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阐述中国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的应有作为。

7 . 从无人驾驶汽车、快递机器人,到手机语音助手、面部识别软件,人工智能正全方位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发展红利的同时,其不确定性也给社会治理、隐私保护、伦理道德、军事安全等带来新挑战。

为打破人工智能的治理困境,早在2014年,联合国《特定常规武器公约》就成立政府专家组,围绕着“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问题展开系列讨论,中方以建设性姿态积极参与。2021年12月,中国向联合国《特定常规武器公约》第六次审议大会提交《中国关于规范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的立场文件》,就如何在军事领域负责任地开发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出解决思路。2022年11月,中国向联合国《特定常规武器公约》缔约国大会提交了《中国关于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立场文件》,呼吁国际社会坚持“伦理先行”,将“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理念落实到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管理、使用等各个层面。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评价在人工智能全球安全治理中的中国行动。

8 . 2020年9月18日,国务院发布《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白皮书。白皮书全面回顾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来的历程、实践和贡献。30年来,中国军队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键力量,中国军队累计向25个维和特派团及联合国总部派出维和军事专业人员2064人次。中国维和部队承担监督停火、稳定局势、保护平民、安全护卫、支援保障、播撒希望等多样化任务和使命。中国军队积极推动维和国际合作,先后与9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维和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务实合作,密切双多边关系,不断提升维和能力。在推进和平解决争端、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驻在国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彰显了和平之师、正义之师、文明之师形象。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原因。
2023-05-2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物多样性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体现,是地球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中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坚持与传统“天人合一”观念相契合的生态文明思想,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国家公园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过去十年,中国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居全球首位;长时间、大规模治理沙化、荒漠化,有效保护修复湿地,中国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先后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增加到1864只,朱鹮种群总数超过5000只……多样生物、多彩姿态,映照着生态之美、自然之美,见证了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付出的努力。

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多年来,中国采取多项措施,认真履行公约。

发布保护行动计划,完成国家报告,承办缔约方大会等;牵头推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倡议,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先后与100多个国家开展交流合作,实施一大批生物多样性合作项目;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议题纳入国家高层外交活动,助力实现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围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围绕主题,观点鲜明;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10 .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南部和叙利亚北部遭遇强烈地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后第一时间,联合国难民署迅速启动紧急援助,满足灾区一线的各种援助需求,并号召国际社会伸出援手。中国迅速启动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机制,首批提供4000万元人民币和救灾物资,派遣救援队、医疗队。这表明(     
①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工作,是联合国改革坚定支持者
②联合国是国际社会集体应对各种威胁挑战的有效平台
③各成员国应该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④国际组织代表各成员国根本利益,始终发挥积极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