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6 道试题
1 . 唐代金银器中最有名的鸳鸯莲瓣纹金碗通体采用捶揲技术制作成型,代表了唐代工艺的最高水平。捶揲技术最早起源于地中海沿岸的希腊、罗马。随着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交往的密切,捶揲技术传入中国并在唐代广泛应用在金银器皿上,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金银器的器型类别和装饰风格,为唐宋金银器的商业化生产打下了基础。这说明(       
①中华优秀传统工艺技术植根于优秀外来文化之中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繁荣发展中华文化的必然要求
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坚守中华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
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目前,我国在159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占了34项,几乎涵盖了灌溉工程的所有类型,是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这佐证了(     
A.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C.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D.农业文明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内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7月,第四届中国—阿拉伯国家政党对话会在宁夏银川举行。来自19个阿拉伯国家的政要和67个政党和政治组织领导人,智库媒体代表等现场参会。与会代表围绕“中阿文明交流:从古丝绸之路到新时代命运共同体”主题充分交流思想、广泛凝聚共识。对话会通过了《第四届中阿政党对话会落实全球文明倡议银川誓言》。阿方高度认可和赞赏中方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认为该倡议为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中国智慧,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有力支持,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提供持续动力,是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中华文明和阿拉伯文明交相辉映,二者都是世界上古老、伟大文明的代表,都为人类进步作出了独特成就。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分析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文明交流的积极意义。
4 . 2023年9月,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举行。本次亚运会开幕式以民族文化为底色,融科技之力与艺术之美,绘出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韵的动人画卷,赢得海内外广泛好评。可见(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坚定文化自信传播好中国声音
③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发展要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据传起源于宋代,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近年来,广西宾阳县将壮锦工艺作为产业大力推广,不仅获得市场认可,实现收益达650万元,带动就业160多人,还将蕴藏着古老文化的壮锦巧妙融入时尚元素,登上国际舞台,形成产业融合互动。材料表明(     
①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②传统文化具有恒久不变的魅力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文化具有民族性,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2022年10月12日,正在国际空间站上执行任务的意大利女航天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在个人推特账号上引用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抒发心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表明(        )
①文化具有民族文化的个性又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④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1-23更新 | 363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四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政治试卷(六)
7 . 2023年是习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10月23日,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创作语境的人文雕塑《丝路金桥》在深圳落成。这座雕塑作品以艺术为媒介,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在漫长历史长河中,桥是全人类文明史上最具共鸣的标识性的符号和概念之一。这些桥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一个时代的符号。雕塑《思路金桥》(       

①来源于创造者的创造灵感
②通过艺术之美传达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③作为文化载体,表达和展现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④既具有中国特色,也具有人类文明进步成果的特殊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下图是成都大运会的会徽。它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对应英文首字母“U”的基础上,结合了天府文化象征元素之一的“太阳神鸟”,由大红、明黄、翠绿、湖蓝四个渐变色块组成,对应成都大运会绿色、智慧、活力、共享的办赛理念,并与国际大体联标志元素一脉相承。这一设计(       

①是人们实践创造的成果,有着独特魅力和价值
②体现中华文化独特性,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③表明文化不仅是属于民族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④坚持求同存异,促进了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近日在杭州举行的亚运会中,拔罐、针灸、推拿等“神秘的东方力量”火出圈。中医学既立足于中华民族扎实的医疗实践又吸收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得中医学成为世界医学之林的重要学科。这表明推进中医学发展必须(     )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全面吸收外来文化   
②立足国情,扎根实践,锐意创新   
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坚持古为今用   
④坚持发展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性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0 . “二十四节气”是《易经》提出来的,是2000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易经》自伏羲氏则卦以来一直被奉为华夏民族最具原创性的符号经典。而今易经的全球化普及是一个有利创建多样化和谐共荣的大同世界之伟大课题,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这体现了(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中国文化自信
②扎根于民族土壤中的民族文化可以推动文化多样化发展
③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精华更有利于融入世界的主流
④在文化交流和发展中增强了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