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 道试题
1 . 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这说明
①中国文化逐渐成为世界主流文化
②文化交流能够促进中华文化传播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交流的目的,就在于文化传播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2018-09-21更新 | 4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之框框练(统编版必修4):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2 .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用百件展品共同讲述200万年来人类文明的历程,如“0号展品”是一套古埃及木棺,制作它的全部材料分别来自黎巴嫩、努比亚、阿富汗和两河流域。按照该展惯例,每至一个国家,都将吸纳一件(组)该国文物作为第101号一起展出,此前澳大利亚站选取的是“全球第一个wifi设备”,中国北京站选取的第101号文物是“宣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木槌和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签字笔”。由所选展品推断,最符合该展主旨的是(        
A.各大洲文明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
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C.文化具有继承性,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D.通过资源、技术、思想文化的传播和共享感受世界历史
2018-05-13更新 | 255次组卷 | 40卷引用:二轮复习 专题15 文化生活抢分策略 押题专练
3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1018日至1024日在北京召开。

材料一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说: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他具体提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材料二 在世界多极化继续深入发展的关键时刻,国际社会渴望汲取中国的智慧,为“世界向何处去”寻找答案。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为全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指引了方向,他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同志深刻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人类前途命运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时代大潮对全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命运共同体”一词,植根于传承千百年的中华文化。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传承,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中国外交理念一脉相承。“命运共同体”一词也体现了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中国人民愿意和世界人民一起共创人类的美好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美好的前景。


(1)联系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在打造命运共同体中,发挥大国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美好的前景”。
4 . 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曾经说过:“东方人与西方人之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材料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
②文化的差异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反映
③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
④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梵高的《向日葵》(油画)中的向日葵犹如燃遍画布的火焰,显示出画家狂热的生命激情;徐渭《墨葡萄图轴》(水墨画)中的葡萄如同辛酸的泪珠,比喻自己像野葡萄一样被抛在野藤里。对这两幅画的理解合理的是

①两幅作品存在共性,其原因在于中西方艺术的借鉴与融合
两幅作品存在差异,其原因在于艺术创作受生活实践制约
③艺术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因而难以实现不同艺术的融合
④艺术创作具有一般的规律,因而民族艺术也能成为世界性艺术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17-12-01更新 | 572次组卷 | 5卷引用:2019年新课标II卷变式训练哲学与文化篇
6 . 道教植根中华文化沃土,坚持“行道立德、济世利人”。近代以来,其尊道贵德、道法自然、返璞归真、崇俭抑奢、上善若水、正己化人等思想理念,已从亚洲走向欧洲、美洲,在异国他乡彰显慈爱精神和对现实的关怀。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塑造人生
③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④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荣获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的海口骑楼老街始建于1849年,融琼州海峡北岸内陆建筑文化与南洋建筑文化于一体。骑楼适应当地气候特点,一楼廊道既可遮蔽阳光,又可躲避风雨。散发着建筑文化芳香的海口骑楼
①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②彰显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魅力          
③是海南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要载体       
④表明地域文化的性质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7-09-22更新 | 152次组卷 | 20卷引用:专题12 文化传承与创新
8 . 《小苹果》因极具特色的复古曲风动感韵律与朗朗上口的歌词,成为新一代神曲,风靡全球。与此同时,源于韩国授权的《爸爸去哪儿》也火爆荧屏。这启示我们,繁荣我国文化应(     
①加强交流,积极引进外来文化     
②注重包容性,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断创新
④尊重多样性,文化先是民族的,后是世界的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③④
2017-03-21更新 | 421次组卷 | 20卷引用: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押题专练)-巅峰冲刺2020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项提升
9 . 桑巴舞、狂欢节、足球是信仰、热情奔放是标签,2016年8月,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首次在南美大陆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开幕式上巴西人用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南美风情、随性自如的表演形式和与时俱进的环保理念,给今后大型赛事的开幕式树起了“巴西样板”,得到全世界的认可。材料说明了
①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②只有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才能使文化立于不败之地
③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10 . 记忆中,爆米花是道流淌的风景线:一个简易的小火炉、手摇吹风、旧式葫芦形的铸铁炒锅中间粗两头小,一头还连着一块压力表、自制的长筒麻袋……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老手艺虽然已经渐渐消失,但是依然被我们眷恋和守望。这是因为(  )
①老手艺能对人产生持久的影响       
②老手艺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老手艺承载着民族情感的传承       
④老手艺应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16-12-13更新 | 145次组卷 | 17卷引用:备战2018高考政治二轮专题精炼:文化传承与创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