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一些藏族“小哥哥”“小姐姐”通过直播放羊、拾牛粪、做糌粑、打酥油茶等农牧区的日常生活,向世人展现真实又现代的新西藏;巴邓顿珠等藏族歌手借助网络平台展示多样、新颖的音乐风……网络视频平台的兴起,让外界能够深入认识新西藏。这表明(     
A.民族区域自治推动西藏文化事业发展
B.文化的民族性、区域性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C.保护、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重要使命
D.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022-05-25更新 | 336次组卷 | 6卷引用: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学案
2 . 北起中国昆明,南至老挝万象,全长超过1000公里的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中老铁路沿线车站“一站一景”,下图是是中国境内的西双版纳站和老挝境内的琅勃拉邦站。不同的建筑风格体现了(     

①不同国家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②不同国家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合发展
③不同的设计理念决定了沿线不同车站建筑
④各地在文化、地理等方面具有各自特殊性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3 . 央视春晚中,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通过“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七个篇章,以“展卷人”视角“窥”见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见下图),以古典文学的叙事方式、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意念的流动、人物的虚实交错重现了大宋美学,备受海内外观众好评。由此可见,该舞剧(   

①推出了融汇多种区域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②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和价值观
③表明了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精神向往
④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扩大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 . 中国人民银行于2021年11月18日发行了第24届冬奥会普通纪念币,包括冰上运动项目和雪上运动项目铜合金纪念币各1枚。正面主景图案均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在背面则是融合了诸多中国冰雪运动文化的历史。更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枚是纪念币历史上首枚彩色币。由此可见(     
A.文化发展应取其精华,去其槽粕B.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D.文化在多样中求同,在交流中化异
5 . 南非国家行政学院院长恩格卡维尼说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民主发展历程。但是我们应该找到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凡能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体现、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的民主就应该坚持下去。这表明(     
①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文化有普遍规律
②文化民族性寓于世界性并通过世界性表现
③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不同民族的文化既具有个性,又蕴含共性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6 . 为纪念中国和意大利建交50周年,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将在中意两国媒体同步播出该纪录片以国际视野讲述中意千年古都的前世今生与东西文明交融互鉴的传奇故事,为中意两国架起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的影视桥梁。如果请你写一篇新闻报道,下列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A.文明互鉴融合同一B.同根同源心手相牵
C.品味东西美美与共D.相互认同合作共赢
7 .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中国年”越来越国际化,来自东方的“春意”越来越受欢迎,多个国家甚至将其定为法定节假日。这说明(     
①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
②文化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
③世界文化在交流交融中趋向一致
④中华文化能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 . 400多年前,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到中国,开启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新篇章。他与我国明代科学家李之藻结合西方科学和中国实际,创作的一幅用中文标注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先例,在中国地图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的文化特色构成世界文化
③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世界各国的文化日益趋同
④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2021中国牛年,英国推出了牛年邮票,它的主票采用焰火图,副票则由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设计的生肖和英国5个城市举行中国新年庆典、唐人街装饰等元素的照片组成,由此可见(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传承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世界各国都能尊重文化多样性       
④不同民族文化在借鉴中促进创新
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④
2021-11-28更新 | 311次组卷 | 19卷引用:高二政治新教材议题式同步备课(部编版必修4): 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文字之美) 议题式教学导学案
10 .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老子》的译介传播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译介主体和读者群体日益多样化,逐渐深入普通火众的生活,形成,今天“几乎每四个德国人手中就有一本《老子》”的盛况。《老子》外译走出国门(   
①实现了中德文化之间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②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
③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文明互鉴的重要纽带④能够让世界了解中国、理解中国、认同中国的文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11-27更新 | 277次组卷 | 6卷引用:高二政治新教材议题式同步备课 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东方美) 议题式教学设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