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6 道试题
1 . 唐代金银器中最有名的鸳鸯莲瓣纹金碗通体采用捶揲技术制作成型,代表了唐代工艺的最高水平。捶揲技术最早起源于地中海沿岸的希腊、罗马。随着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交往的密切,捶揲技术传入中国并在唐代广泛应用在金银器皿上,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金银器的器型类别和装饰风格,为唐宋金银器的商业化生产打下了基础。这说明(       
①中华优秀传统工艺技术植根于优秀外来文化之中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繁荣发展中华文化的必然要求
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坚守中华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
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目前,我国在159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占了34项,几乎涵盖了灌溉工程的所有类型,是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这佐证了(     
A.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C.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D.农业文明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内容
3 . 2023年9月,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举行。本次亚运会开幕式以民族文化为底色,融科技之力与艺术之美,绘出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韵的动人画卷,赢得海内外广泛好评。可见(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坚定文化自信传播好中国声音
③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发展要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2023年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在景德镇举办,会展中心展陈展示突出陶瓷文化,吸引众多国内外观展者。外国观展者连连称赞传统中国瓷器,沉浸式体验景德镇“瓷越千年”的陶瓷文化底蕴和新时代的陶瓷文化盛况。这说明了(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文化融合能够推动文化的发展
③文化发展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独特魅力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5 . 2023年9月5日,音乐剧《飞天》音乐会在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精彩上演,用音乐与时空对话,向世界讲述丝路的精彩故事,彰显丝路文化的厚重灿烂,节目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欢迎和赞赏。由此可见(       )
①中华优秀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能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③搭建交流平台有利于提高文化的影响力
④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2023年春晚歌舞节目《节日》凸显“一带一路”世界风情,汇聚了五大洲特色歌舞,展现了非洲歌舞、埃及藤杖舞、东方舞、西班牙响板舞、阿根廷探戈、俄罗斯民俗舞等各国特色欧舞,中国红绸舞以其独特感染力联动五洲四海。这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同
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③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④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文化安全得以解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1-24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四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政治试题(八)
7 . 2022年10月12日,正在国际空间站上执行任务的意大利女航天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在个人推特账号上引用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抒发心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表明(        )
①文化具有民族文化的个性又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④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1-23更新 | 363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四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政治试卷(六)
8 . “二十四节气”是《易经》提出来的,是2000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易经》自伏羲氏则卦以来一直被奉为华夏民族最具原创性的符号经典。而今易经的全球化普及是一个有利创建多样化和谐共荣的大同世界之伟大课题,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这体现了(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中国文化自信
②扎根于民族土壤中的民族文化可以推动文化多样化发展
③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精华更有利于融入世界的主流
④在文化交流和发展中增强了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9-20高二·全国·课后作业
9 . 很多国外品牌都不了解真正的中国文化。一双筷子,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和记忆:标准尺寸七寸六分,象征七情六欲,一分为二,合二为一,又称阴阳和谐之道。这是认同与融合所带来的润物无声的文化浸染。文明多姿,世界才能多彩,差异所带来的文化张力别有韵味,中华优秀文化也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开放的姿态屹立于世界。这说明(     
①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②传承民族文化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源泉
③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④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0 . 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诸多交流活动中,我们将文化自信融入美食、美景,在平实的细节里、显见的差异中呈现文化的深度与内涵,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这有利于(     
①展现民族文化的优越性
②增强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
③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④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