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0-11高三·河南·阶段练习
1 .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考隐于影像的绚烂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②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④尊重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源泉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1-08-20更新 | 266次组卷 | 77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课时演练
2 . 不同文明接触往往成为人类进步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学习希腊,阿拉伯学习罗马帝国,中世纪欧洲学习阿拉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又学习东罗马帝国。明治维新前,日本学习借鉴中国;明治维新后,中国通过日本学习世界。中国从印度引入佛教,之后中国佛教影响东亚、东南亚大片区域。可见(     
①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融中走向趋同          
②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的世界性决定了文化的民族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2021年中东欧国家优秀影片播映活动”期间,除了在CCTV—6展播优秀中东欧国家影片,还陆续引进中东欧国家影片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全国艺联)上映。2021年2月9日,匈牙利影片《日暮》在全国艺联上映,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围观”。举办这一活动(       
①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其国际影响力
②能促进我国与中东欧国家的文化交流
③既能拓宽文化传播途径,又能创新文化传播手段
④印证了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21-07-30更新 | 619次组卷 | 16卷引用:考点24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熊出没》是由深圳出品的国产原创动画系列片。第一部于2012年1月22日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首播,9年来陪伴无数孩子成长。全新一部《熊出没·狂野大陆》登陆2021年春节档并预售至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俄罗斯等近十个国家及地区。截至2021年1月14日,《熊出没》动画作品发行至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超20万分钟,被译制成英语、俄语、印度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法语等多个语种。《熊出没》为观众展现了中国东北森林的壮美景观与当代中国人文的和谐,其倡导的“环保”“勇敢与追求”“亲情与友情”等正能量主题突破国籍的界限,得到各国观众的认可。在欧美,《熊出没》覆盖Netflix,DirecTV,Hulu,IMDBTV等全球知名媒体平台,六部《熊出没》系列大电影全部和英国知名媒体集团Sky合作发行,系列片发行至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及东欧等地区,院线发行覆盖德国、奥地利、瑞士、卢森堡、西班牙、捷克、波兰等。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熊出没》系列作品走向世界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熊出没》能够走向世界的原因。

5 . 2021年“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了向埃及民众推介中华文明崇尚读书、尊重知识的传统理念,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系列主题活动。

活动邀请埃及知名学者穆赫辛教授举办线上讲座,重点介绍了阿语译作《论语》《中国经典选集》《中国智慧》等经典,概述了从古至今阿拉伯学者对中国文化的解读和看法,并通过客观视角解读中国文化,以期让更多人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

在图书分享活动中,仅一天时间就有120多名埃及网友晒出了他们最近正在阅读的“书单”,内容涉及哲学、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并在线分享了读书心得。以下是部分截图:


运用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分析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系列主题活动的价值。
2021-07-15更新 | 238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13文化交流的意义
6 . 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点的《你好,李焕英》已经在全球上映。《Hi,Mom》作为《你好,李焕英》的英文名字也颇有深意,不仅完美的解决了因中外文化意象不同所导致的理解鸿沟,同时从整个剧情延展角度来讲,李焕英泛指天下所有母亲,而每位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你好,李焕英》的全球上映反映了(     
①中外文化意象不同所导致的理解鸿沟是完全可以消除的
②人类情感是共通的,母爱则是人类情感共通的最好连接点
③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中华文化能够走向世界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并培育好、发展好世界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近年来,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数百项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富有中国特色的舞狮表演、川剧变脸让白俄罗斯民众接触到了中国民俗文化;《诗经》吟唱和汉唐乐舞表演将中国风吹至柬埔寨;傣、景颇、彝、佤、藏、阿昌等少数民族音乐跃动塞尔维亚。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
①具有其他民族文化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②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借鉴吸收国外一切有益成果                  ④博大精深,具有独特标识和魅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7-11更新 | 239次组卷 | 28卷引用: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练习
8 . 2021年春晚歌舞节目《节日》凸显“一带一路”世界风情,汇聚了五大洲特色歌舞,展现了非洲歌舞、埃及藤杖舞、东方舞、西班牙响板舞、阿根廷探戈、俄罗斯民俗舞等各国特色歌舞,中国红绸舞以其独特感染力联动五洲四海。材料体现了(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④中华文化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语言。一方面,音乐用声音传承民族文化的思想特质,带着民族精神的特定代码跨越时空,汇成一条民族历史的悠悠长河;另一方面,音乐挣脱了多样化语言的束缚,是不同民族共享的艺术。这说明(     
①音乐可以成为不同民族进行文化沟通的桥梁
②不同民族具有共同认可的价值追求和艺术理念
③音乐既有民族的特质,又有世界文化的共性特征
④文化的世界性逐渐消融了文化自身的民族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东亚文化之都”是中国、日本、韩国共同发起的国际文化活动。2021年4月3日,以“文脉千年・寻梦绍兴”为主题的2021年“东亚文化之都・中国绍兴活动年”正式启动。我国积极参与“东亚文化之都”国际文化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强大动力   ②能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③中日韩三国文化同根同源、共同发展   ④能够充分吸收外来文化有益成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5-30更新 | 194次组卷 | 4卷引用:必修四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