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近期,神秘的三星堆考古霸屏各大平台。“三星堆表情包”、“三星堆连拆六盲盒”以新颖的表达方式,拉近了文物与年轻人的心理距离;青铜大立人变身为卡通明星,与节目主持人梦幻联动。“古老文物”与“现代技术”的碰撞,让青少年真切地感知到“文化认同”的历史深意。材料表明(     
①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应该契合时代足音、融入时代语境
②没有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就没有青少年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③科技的运用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创新
④赋予传统文化现代表达形式能够展现其独特魅力和经济价值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7-23更新 | 102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一检测政治试题
2 . 央视综合频道在2021年春节期间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引发关注和热议。节目聚焦《尚书》《论语》《道德经》《传习录》等经典书籍通过时空对话,以“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方法,讲述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源起流转及书中的闪亮故事。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根据需要对典籍重新阐释是继承传统文化的基本要求
②推动文化创新要坚持继承传统与推陈出新的有机统一
③创新表现方式有利于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④基本内涵与时俱进是传统文化富有生机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中医药学是我国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近日,钟南山院士医疗团队在国际植物医学期刊《植物医学》发表论文,中医药可显著提高新冠肺炎临床症状的改善率。明显改善肺部影像学病变,缩短症状的持续时间,同时提高临床治愈率。对待传统中医药,我们在注重传承与传播的同时,也要进行改革创新。因此,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全盘西化,紧跟潮流
C.全盘保留先继承,注入时代精神后发展
D.既认同外来文化,又发展本民族文化
2021-06-23更新 | 192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希望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4 . 《中国符号》“手艺仁心”系列微纪录片刷屏网络空间,被誉为“记录中华优秀文化发展的视听百科全书”。图书以短片拍摄的幕后故事集,串联起精心挑选的高清剧照,让篆刻、打铜、留青竹刻、榄雕等传统手艺跃然纸上,变成不光看得见,还摸得着的文化回归。《中国符号・手艺仁心》讲述传统文化的“现在进行时”,受众已覆盖223个国家和地区。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文化自信
②对待传统文化要在全面承袭中创新,做到古为今用
③优秀传统文化要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开来
④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创作形式的多样化和传播的广泛性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5 . 讲好中国故事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任务。“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讲好中国故事(       
①需要我们彰显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底蕴
②要做到贯通东西把握古今实现中外文化趋同
③要坚定文化自信,将传统文化全盘纳入教育活动中
④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树立中国良好形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11-1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6 . 一诺千金,言出必行。中国人历来把践诺守信看得极重,强调“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这种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思,依然是当今中国人的处世准则,也是中国同世界交往的文化底色。材料体现了(       
①传统思想对中国人价值观念的影响深远持久
②优秀传统文化如果因时而变就能推动社会发展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仍有其独特价值
④汲取精华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好传承和弘扬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11-05更新 | 11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7 .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北京拥有故宫、国家博物馆等综合性博物馆,自然、天文等专门博物馆,钱币、戏曲等内容专精的博物馆以及众多的名人故居。依托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北京市提出要建设布局合理、展陈丰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之城”。打造“博物馆之城”(       
①旨在恢复传统文化,增加文化的积累
②可推动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互通,实现文化趋同
③能为人们创造有意义的文化体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④有利于发挥北京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助力文化中心建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9-28更新 | 3317次组卷 | 28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8 . 中国特有的格律诗词飘逸浑雄、沉深博大,抒情言志、笞恶鞭疾,留下了无数的千古绝唱,体现了我国文化之大美。它源于先秦,盛于唐宋,成为中国文学群山之高峰。而明清之后特别是“五四”以后白话诗和欧化诗盛行,中国格律诗词式微,已鲜有可传世之作,有学者对此深感忧虑。这一忧虑(     
①蕴涵了对中华诗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足的忧虑
②表达了中华诗词创新须保持民族文化特质的愿望
③道出了对中华传统诗词高峰后人难以逾越的感慨
④反映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诗词文化的自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云南腾冲和顺古镇自古“重教兴文、崇廉尚洁”,始终重视人才培养和家风传承。诵读家训、读书习字是和顺人过春节的重要内容,就像年夜饭的一道“文化菜”,必不可少。这种文化底蕴可以(       
①传承文化基因,促进以文化人②弘扬传统文化,引领文化方向
③发挥文化作用,提升道德水平④增强精神力量,促进文化融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毛泽东诗词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体现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一个典型。在创作素材上,毛泽东大量借用、化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典故,并加以改造。他善于运用中国古典诗词这种艺术形式,来反映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既实现了创作内容上的革命性突破,又在审美方式上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对我们文化创新的启示有
①立足社会实践,创新思想内容和采用现代艺术形式
②继承优秀传统,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彰显文化自信,焕发出中华文化基因的强大生命力
④传承革命文化,发挥革命精神对改革创新的决定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