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故事里的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最新推出的一档文化节目,通过“戏剧+影视+综艺”的综合表达方式,演绎传统文化、再现时代经典。

《故事里的中国》(第一季)聚焦传统文化,邀请专家学者深入剖析传统经典蕴藏的时代内涵、历史细节埋藏的真实过往。第二季把握时代脉搏,重点关注“脱贫”“战疫”等时代主题,深情讲述极具典型性、传播性的时代故事。第三季围绕百年党史,走近瞿独伊、彭士禄、张桂梅等时代人物,运用“双时空+双舞台”的舞美设计,重温薪火相传百年路,鼓舞砥砺奋进新征程。节目一经播出,就摘取了全国收视桂冠,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实现了口碑流量双丰收。


结合材料,从文化创新的角度分析《故事里的中国》是如何实现口碑流量双丰收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一种传统艺术,相声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面临着如何处理继承与革新关系的问题。在这对矛盾中,对创新探讨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迫在眉睫。相声艺术创新的必要性首先源于时代发展的必须,其次是现代观众的需要。相声本来就是市民艺术,让老百姓喜爱的艺术,喜闻乐见的艺术,它必须从老百姓身上吸取养分,对各种行业进行了解,懂得各种生活中的一些常识。

相声是一种具有悠久传统的艺术,因此,对于相声的创新必须考虑传统的影响,考虑相声本身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传统.只有从相声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的历史过程中,才可能认识相声的特点和性质。

艺术创作唯一源泉就是生活,而艺术则又高于生活。无疑相声是最贴近于生活的一种艺术。相声无时无刻都在表现生活,讽刺生活,批判生活,赞美生活。相声是一种太接近人民群众的娱乐形式。所以从相声作品中能很容易的看出人民的思想和愿望。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应如何对相声艺术进行创新,使之更好适应时代的发展。
2022-01-1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你们的功勋,我们永远铭记”“致敬最可爱的人”……连日来,讲述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故事的主旋律电影《长津湖》好评如潮。截至2021年11月27日,票房累计突破57亿元,成为中国电影票房榜第一,实现了票房与口碑双赢。

近年来,主旋律电影逐步“破圈”,以“很燃”的姿态走入青年群体,成为现象级的文化风景。从《我和我的祖国》到《我和我的父辈》,从《中国机长》到《中国医生》,从《攀登者》到《长津湖》……这些作品内容不同、情节多样,却有着鲜明的共性—一扎实生动的故事题材,赤诚鲜明的家国情怀,逼真的特效技术,出色的视觉呈现。这些故事的底本、情怀的来源,正是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恢弘壮阔的当代实践,人物背后的赤诚之情,这既是素材丰富的故事宝藏,更是激荡人心的精神富矿。从红色历史长河中提炼打动人心的优秀题材,从广袤大地上找寻震撼人心的生动素材,才能让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主旋律电影涌现出来。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主旋律电影“破圈”的原因。
4 . 主旋律影片因其具有的集体记忆、精神共振、家国情怀等显著特征,正在成为兼顾艺术和市场的“新主流”大片,2021年国庆大片《长津湖》传达出中国人对待战争与和平的爱憎分明,磅礴的气势和细腻的人物刻画,让观众产生了情感共振。该影片的排片占比、观影人次、上座率等多项数据在同档期影片中均占据第一。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革命题材作品只有与市场经济相融合才能成为经典
②在历史真实中进行情节虚构方能塑造伟大作品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讲好中国故事
④影视作品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火炬——“飞扬”正式对外发布。该火炬的设计既体现“双奥之城”的传承与发扬,又蕴含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思想。设计团队用空间曲面拼接的形式,让火炬与圣火融为一体。这说明(     
①文化创新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
③艺术创作水平取决于主体的感知能力               
④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6 . 某镇发掘村庄文艺志愿者,通过广场舞、四平调的培训,逐步形成多支文化演出队伍;同时利用工作日傍晚、周末及节假日时间,开展“理论宜讲”“道德讲堂”等文化惠民活动,达到“节目群众编、节目群众演、节目群众看”的良好效果。该镇开展的文化惠民活动(     
①旨在全面弘扬中华传统道德,引领社会思潮
②旨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③尊重了群众在基层精神文明创建中的主体地位
④能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电影《长津湖》在收获口碑的同时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电影根据真实的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创作而成,生动诠释了“为谁而战”“因何而战”,引发观众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传递乐观精神、家国情怀,激发出人们珍惜当下、开拓未来的决心。这说明(       
①文化创新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②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③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④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8 . 《淮南子》记载了仓颉造字的传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yu,下雨)粟,鬼夜哭。”描述仓颉造字竟然惊天地、泣鬼神。但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证明,汉字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创造的,若是仓颉造字,“仓颉也不止一个”(鲁迅)。这说明(   
①劳动人民的实践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②知识分子并不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③劳动人民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④不能把古代神话作为历史研究的依据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首部黑白转彩色4K修复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于2021年10月6日全国上映。修复工作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5G新媒体平台联合中国电影资料馆组成项目修复团队,把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机交互式AI上色技术与传统修复手法相结合,将“红色经典+数字科技”的独特灵魂映射在银幕上,使这部红色经典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了电影里出现的服装、道具、老上海街景等视觉元素的配色精准无误,修复师们一边寻访服装、文史领域专家,一边查阅海量的图片和史料进行参考。在声音修复中,为了更好满足新时代观众的观影习惯,修复师们把老电影的单声道重新做成了5.1声道,拉近了老电影与当代观众的距离。影片上映,获得了不少专业影评人和影迷朋友们的高度评价。


4K修复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中华红色经典再现生机与活力的见证。结合材料,分析其再现生机活力的文化生活启示。
10 .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可见,文艺创作(     
①能调动艺术家在文艺创造中的主体作用
②打上时代烙印,展现时代精神
③应符合人类前进潮流,反映时代风貌
④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12-25更新 | 135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