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3 道试题
1 . 近日,浙江大学的科研团队反复实验,首次借助精密的技术,把从菠菜中提取的类囊体,跨物种递送至动物体衰老退变的细胞内,使动物细胞获取光合作用的能量,这有望成为更好满足人类抗衰需要的新“能量密码”。这表明了(     
①人类的需求推动了光合作用新价值的发现
②人为事物联系促进了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表明一切皆有可能
④跨物种递送实践有利于完善细胞生长属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扎实开展调查研究,真正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以扎实的调查研究破解难题推动工作。党中央重视调查研究是基于(     
①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实践解决
②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和作用
③感悟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使客观与主观相符合
④借助抽象思维达到关于事物的现象和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7-06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3 . “人见佳山水,辄曰‘如画’,见善丹青,辄曰‘逼真’。”清代画家王鉴的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审美体验。可见,“如画”与“逼真”(     
A.是对现实的描绘和升华,实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
B.表明事物的存在受到主体认识和体验的制约
C.说明观念可以无限趋近于客观现实
D.反映了山水与丹青的联系具有“人化”特点
2023-07-05更新 | 8644次组卷 | 47卷引用:广东省鹤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测试政治试题
4 . 2023年6月,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在孔子的诞生地山东曲阜尼山举办。大会聚焦“构建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等议题,探讨人工智能所面临着的数据隐私、安全隐患、技术瓶颈、算法局限性以及社会伦理等风险挑战,在传统儒家文化与新兴数字文明的碰撞中探索人工智能的更多可能。材料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④真正的哲学可以超越时代,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屈原《天问》写道: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意即阴阳参合而生宇宙,哪是本体哪是变?传说青天浩渺共有九重,是谁曾去环绕量度?《天问》中这一描述(     
①表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②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但具有形而上学性
③体现了屈原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积极探索
④认为人类不能认识宇宙的变迁,是不可知论观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6-19更新 | 1537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6 . 十几年前,天文学家首次发现来自一个超大质量黑洞的“心跳”——X射线准周期震荡信号。2020年6月,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这个信号仍在持续,再次听见一颗黑洞的“心跳”。这首次证明来自超大质量黑洞的这类周期性信号可以长期保持稳定。材料印证了(     
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             
②思维与存在是具有同一性的
③客观存在就是被人类所感知                    
④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6-19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北江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7 .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下列选项能体现哲学基本问题的有(     
①“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万物皆备于我”
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与“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
③“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与“人的意识既可以认识事物的现象,更能在此基础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3-06-10更新 | 44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20-2021学年试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考政治试题
8 .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很早以来,中国人就发出了“天问”。月球形成于约45亿年前,质量只有地球的约1%,对于如此小的天体来讲,理论上它应该很早就停止火山活动,成为“死亡”星球。一直到2022年10月23日,中国科学家根据对嫦娥五号月壤的研究才提出了新的月球热演化模型,从而揭示了月球“不死”之谜。这说明(     
①思维和存在之间是有着同一性的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只有对太空的探索才能摆脱社会关系的束缚
④只要延伸人的认识器官就能推动人们的主观认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13高二上·浙江绍兴·阶段练习
9 . 有关研究显示,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紧密。一个物种的消失,一般可影响5到20个物种的功能与生存。每一种鸟类的消失,都将有大约90种昆虫、35种植物、2到3种鱼类随之灭绝。每两种鸟类消失,则必然会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灭绝。这说明(     
A.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B.自然界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和人类的活动无关
C.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D.自然界的事物变化万千,人们不可捉摸
2023-05-20更新 | 388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东省普宁二中2017-2018学年度《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练习题
10 . 2023年1月6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距今2.44亿年的肿肋龙科爬行动物,这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多指节型鳍龙类化石。此外,研究还发现,在进化过程中,肿肋龙类的侧向抓捕能力在逐步增强,但同时吞食的效率在逐渐减弱。由此可见(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矛盾就是事物的此消彼长       
③自在事物是无序运动的       
④自然界处于永恒发展之中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