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引力波是宇宙空间中像天体合并这样剧烈的事件在太空中留下的涟漪。科学家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3月之间,探测到35个引力波信号。随着发现信号的增多,科学家看到了黑洞质量的多样性,也看到了黑洞和中子星合并的罕见事件。科学家认为这些信号中有32个很可能是两个黑洞合并发出的;至少有两个是由黑洞和中子星合并发出的。恒星寿命走到终点后,既可能变成黑洞,吞噬周围的一切,也有可能变成一颗密度超大的中子星。这些信号是科学家探索恒星生命周期规律的重要线索。这些发现将有助于解决宇宙中一些最复杂的谜团,包括物质的构建模块以及时空的运作。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知识,分析科学家探测到引力波信号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2 . 根据最新版的中国航天白皮书,中国首个大型巡天空间望远镜计划于2023年发射,开展广域巡天观测,巡天空间望远镜,将成为继美国哈勃太空望远镜之后,人类设计建造的,尺寸最大,技术水平最高,功能最齐全的太空光学望远镜,将在宇宙结构形成和演化、暗物质和暗能量、系外行星与太阳系天体等方面开展前沿科学研究。这说明(       
①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③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认识发展
④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1-04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之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3 . 引力波是宇宙中加速运动的有质量物体扰动周围时空而产生的时空涟漪。引力波信号极其微弱,却是探测宇宙中不发光物质的直接手段。搜寻纳赫兹引力波是国际物理和天文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2023年6月,我国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这是纳赫兹引力波搜寻的一个重要突破。这进一步证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科研能发现未知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③自然界按其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存在和发展
④意识的能动作用受到客观规律的支配制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0-19更新 | 1399次组卷 | 3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4 .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节,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     
①作为自然规律,支配着自然界的变化发展
②具有科学性,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对人的生产生活有指导作用,因而是真理
④来自实践,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促进作用
A.②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5 .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世界观,作为理论形态世界观的哲学,它是从总体上研究人和世界的关系的。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史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即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下列能体现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的是(     
①“水是万物之本源,万物终归于水”与“理生万物”观点
②“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与“我思故我在”观点
③“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与“神
是否存在的问题天生就是不可以被了解的”观点
④“存在就是被感知”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观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2-26更新 | 513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2届全国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试卷政治试题(十六)
6 . 近期,美国和德国研究团队在《天体生物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详细介绍了24颗距离地球超过100光年的“超宜居”星球。其中一些星球比地球更古老、稍微大一些、略温暖些、可能更湿润。它们围绕旋转的恒星寿命比太阳长且变化更慢,生命体因而可能更容易在这些星球生长。可见(     )
①“超宜居”星球的根本属性是它独立于意识之外
②“超宜居”星球的存在证明自然界是物质的世界
③“超宜居”星球的发现证明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
④“超宜居”星球的发现解开了世界本原问题之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2-26更新 | 331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2届全国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试卷政治试题(二十)
7 . 中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文昌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对中国航空事业来说又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壮举。通过长征五号最大25吨的有效载荷,未来我国的空间站建设、登月任务以及对更多的空间探测将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表明(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B.人类思维是世界的本原
C.哲学统一于世界观与方法论D.思维不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存在
8 . 快速射电暴(FRB)一般是来自宇宙深处其他星系的毫秒级极亮射电爆发,全世界的射电望远镜已经发现了成百上千例这样的爆发。目前,“中国天眼”(FAST)对FRB开展了一系列深度观测,揭示了快速射电暴爆发现象与射电脉冲星辐射可能存在物理机制上的不同,揭示了一部分FRB的能量特点和偏振特性。这进一步证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科研能发现未知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③自然界按其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存在和发展
④意识的能动作用受到客观规律的支配制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我国“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将为深化人类对月球成因和太阳系演化历史的科学认知作出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简要说明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成功的意义。
2023-08-09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南北朝时,齐国宰相萧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高僧满座。他们迷信佛教,大谈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不亡。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把萧子良等一帮王公名流驳得哑口无言。


(1)你认为这次争论主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2)对这一问题,你是如何认识的?
2023-08-0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