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9 道试题
1 . 2021年是航天大年,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我们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这说明了(     
①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②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
③世界是物质的世界④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2021年2月13日23时8分日本福岛发生了7.3级强震。日本气象厅2月14日称该地震正是10年前日本“311大地震”的余震,并提前发出了预警。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     
A.思维是世界的本原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C.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021-07-31更新 | 1212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两个人行走在荒郊野外的时候,打雷下雨了。一个人说:“哦,下雨了,要压低身位,远离建筑和大树,防止被雷劈”。另一个人说:“不用怕,又没做坏事,天雷只会劈多行不义之人”。两人观点的实质是(     
①物质和意识何为本原②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别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别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1941年,毛泽东在品读西洛可夫和爱森堡合著的《辩证唯物论教程》时写了一条关于哲学基本派别划分的批语:“唯心辩证(黑格尔),唯心形式(德波林和中国的德波林派),唯物形式(法国启蒙者、陈独秀),唯物辩证,四者之中,只有最后一种是正确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感觉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是一种唯物形式的观点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蕴含唯物和辩证的思想
③“意识是否能正确反映物质”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根本标准
④“最后一种”的正确性在于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7-21更新 | 1176次组卷 | 25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5 . 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认为“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①前者正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②后者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③二者的观点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在根本上是对立的
④二者的观点在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上产生了对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12-27更新 | 770次组卷 | 116卷引用:2016届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政治试卷
6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它们的分歧是围绕着(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展开的
B.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谁决定谁的问题展开的
C.事物的运动有没有规律、规律能不能认识和利用问题展开的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存在问题展开的
7 . 通常人们认为“孤独”仅仅是一种负面情绪,但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这种负面情绪会危害健康。孤独比每天吸15支烟对人体的危害更大,患冠状动脉疾病风险增加29%、脑中风风险增加32%。此项研究表明(  )
①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②实践具有能动性推动真理向前发展
③思维能够反映存在二者具有同一性
④认识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下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哲学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术语,又称哲学根本问题或哲学最高问题。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并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正确回答的是(     
①人类的一切认识都不能超出感性知觉所提供的范围 
②中央主要领导在十九届三中全会前分赴各地密集调研
③“营改增”税收改革扩大至全国以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④2019年1月1日,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正式启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性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  )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④思维和存在的统一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10 .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正全方位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人工智能的支持者认为人工智能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大量的成本,为人类创造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反对者则担心人工智能潜在的危害,甚至怀疑人类能否控制自己的发明,因此呼吁远离人工智能。对人工智能产生不同看法是因为(     
①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受世界观影响,世界观不同对事物认识可能不同
②意识有自觉选择性,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可能做出不同的行为选择
③价值判断和选择与认识事物的立场有关,立场不同结论则可能相反
④对主观和客观关系的认识不同,对二者有无同一性的争论可能发生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5-22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1届高三三模政治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