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1 . 音叉效应,指的是对于有的事物,不在于你对它的作用力的大小,关键在于找它的脉搏。比如,子弹打不透、锤子敲不碎的防弹玻璃,当人们选择的音叉频率和玻璃的谐振频率一致的时候,玻璃会在瞬间裂成碎片。从唯物论的角度看,音叉效应启示我们(     
①认识和利用规律,以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②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科学态度相结合
③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在休谟看来,人类的知识只能限制在知觉范围以内,感官传来的这些知觉,究竟是否是由相似的外物所产生的呢?这是一个事实问题。既然是事实问题,那就要借助于经验来加以解决,而恰恰在这个问题上,经验是沉默的。下列选项与此哲学观点相近的是(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②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
③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④存在的真实与知觉的真实是同一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①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可反映客观物质世界②思维可以正确认识存在,二者之间具有同一性
③意识能动作用能认识和发展天体运行的规律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使客观与主观相符合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4 . 《国际军事合作工作条例》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坚持服务大局、积极作为、合作共赢,强化底线思维、法治思维,统筹协调内外资源,综合运用各种合作形式,促进建立新时代国际军事合作格局。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①服务大局是因为要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积极作为是因为人都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③合作共赢是因为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
④底线思维是因为要把握好事物质的规定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8-20更新 | 128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市七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三模政治试题(江津中学、铜梁中学、长寿中学等)
5 . 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史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即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近代哲学重大基本问题,是因为(     
①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在于探究世界的本原问题
②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具体处理决定了哲学的派别和走向
③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准确揭示了物质第一性原理
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实践和认识必须正视的问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礼记·中庸》中说:“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跆,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漫画《未亡羊,先补牢》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④思维具有“事先得知”特征,总是先于客观存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8-07更新 | 348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艺术班)
7 . 中国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到了19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最基本成分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100个左右的元素。现在人们认为世界最基本的成分是夸克、电子等。由此可见(     
①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          ②人类从事的全部活动即认识世界
③认识的差异根源于观点的对立   ④我们的思维能认识现实世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 . 1941年,毛泽东在品读西洛可夫和爱森堡合著的《辩证唯物论教程》时写了一条关于哲学基本派别划分的批语:“唯心辩证(黑格尔),唯心形式(德波林和中国的德波林派),唯物形式(法国启蒙者、陈独秀),唯物辩证,四者之中,只有最后一种是正确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感觉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是一种唯物形式的观点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蕴含唯物和辩证的思想
③“意识是否能正确反映物质”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根本标准
④“最后一种”的正确性在于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7-21更新 | 1176次组卷 | 25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政治试题(三)
9 . 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认为“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①前者正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②后者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③二者的观点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在根本上是对立的
④二者的观点在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上产生了对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12-27更新 | 770次组卷 | 116卷引用:2015-2016学年重庆八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周考政治试卷
10 . 通常人们认为“孤独”仅仅是一种负面情绪,但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这种负面情绪会危害健康。孤独比每天吸15支烟对人体的危害更大,患冠状动脉疾病风险增加29%、脑中风风险增加32%。此项研究表明(  )
①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②实践具有能动性推动真理向前发展
③思维能够反映存在二者具有同一性
④认识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下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