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1 . “大气河”是地球上最具破坏力的天气现象之一。所谓“大气河”,是指大气中细长而强劲的水汽输送通道,一般长数千公里,宽数百公里。尽管没有固定“河道”,但“大气河”存在多发区域,常侵袭中纬度的大陆西岸地区。有研究表明“大气河”也是造成冬季海冰面积减少的重要原因。由此可知(     
①“大气河”现象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性反映
②“大气河”发生作用受大气运动规律的支配
③“大气河”研究表明思维和存在不具同一性
④“大气河”研究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 . 银河系中恒星年龄的确定,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一个基于经验的不准确工作。进入21世纪后,天文学家把一颗恒星的光球开始出现的时候作为它一生的起点,通过半基本方法与依赖模型假设的方法,实现对恒星年龄的合理测度和把握。天文学家认为,如果未来能在测量技术方法或原理上取得更大的突破,人们就能更精确地测定银河系中恒星的年龄。这说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③客观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由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率先提出、由中、美、德、英等多国超过50个科研机构及学校院所、100多位科学家共同参与的“灵长类基因组计划”,计划用10年时间分三期完成已知灵长类动物的基因测序工作,以破译人类“近亲”的遗传信息,为灵长类动物的保护,及生命科学、医学等领域的发展开辟道路。目前,该计划第一期已经完成。材料表明(     
①破译人类“近亲”遗传信息的基因测序工作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获取人类“近亲”遗传信息是保护相关动物发展科学的目的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对灵长类基因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④客观条件始终制约着科学家们破译人类“近亲”的遗传信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在物质与意识第一性、第二性之分的问题上,如果将精神视为第一性和本源,那么精神的产生就是不可理解的。精神的产生必须有本有源,它的存在必须有物质的载体。这句话意在强调(       
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B.哲学的基本问题就在于研究人的精神从何而来
C.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D.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023-11-05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5 .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到:“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说明(       

①正确的斗争策略来源于社会经济调查之中

②总结斗争经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是为了更好服务实践

④社会经济调查推动人的认识无限接近真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引力波是宇宙空间中像天体合并这样剧烈的事件在太空中留下的涟漪。科学家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3月之间,探测到35个引力波信号。随着发现信号的增多,科学家看到了黑洞质量的多样性,也看到了黑洞和中子星合并的罕见事件。科学家认为这些信号中有32个很可能是两个黑洞合并发出的;至少有两个是由黑洞和中子星合并发出的。恒星寿命走到终点后,既可能变成黑洞,吞噬周围的一切,也有可能变成一颗密度超大的中子星。这些信号是科学家探索恒星生命周期规律的重要线索。这些发现将有助于解决宇宙中一些最复杂的谜团,包括物质的构建模块以及时空的运作。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知识,分析科学家探测到引力波信号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7 . 近日,考古工作者在配合郑州航空港区基本建设考古勘探发掘时,发现了老庄师古墓群,共有22座墓葬。墓葬年代跨度近1600年,从东汉延续至明清时期,对研究古代建筑、家居生活、丧葬观念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砖砌的仿木门窗、微微打开的门,一桌两椅,桌上摆放杯盘、食盒、酒壶或茶壶,墓室内布置生动再现了墓主人的日常生活,折射了当年宋代社会生活和墓葬风俗。考古的新发现(     

①说明存在与思维相互分离,所以存在可以不依赖思维
②说明存在与思维相互影响,思维都是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④说明存在与思维有先后之分,没有存在也就没有思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0-15更新 | 29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政治试题
8 . 2022年4月1日,《科学》杂志第一次公布了人类基因的完整序列。这项研究填补了20年前测序结果留下的空白。2003年,首次绘制出了人类基因图谱,但源于测序技术的限制仍然留下了大约8%的空白;直至2019年牛津纳米孔测序和PacBio HiFi这两项技术的问世,科学家们终于揭开了真正的人类基因组序列。此次完整的基因组测序对找到有关疾病的根源有重大指导性意义。此次完整基因测序的研究过程表明(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B.实践活动具有目的性,指导科学研究是其最终目的
C.认识活动总在曲折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突破现实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2024-02-2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金科大联考】 2021-2022学年高三6月质量检测思想政治(河北卷)
9 . 近期,美国和德国研究团队在《天体生物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详细介绍了24颗距离地球超过100光年的“超宜居”星球。其中一些星球比地球更古老、稍微大一些、略温暖些、可能更湿润。它们围绕旋转的恒星寿命比太阳长且变化更慢,生命体因而可能更容易在这些星球生长。可见(     )
①“超宜居”星球的根本属性是它独立于意识之外
②“超宜居”星球的存在证明自然界是物质的世界
③“超宜居”星球的发现证明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
④“超宜居”星球的发现解开了世界本原问题之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2-26更新 | 323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2届全国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试卷政治试题(二十)
10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团队发现了芸苔素内酯调控棉纤维发育的机制。芸苔素内酯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多用途植物生长调节剂,被称为第六大植物激素,具有保花保果、增产、提质、抗病等作用。该团队近十年来一直研究棉纤维发育,目前发现的调控棉花重要性状的多个关键基因均可作为技术储备,未来用于指导棉花生产。材料表明(     
A.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人们能够准确认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B.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科研成果能在认识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要经历从有限到无限的过程
D.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