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运动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6 道试题
2022·全国·模拟预测
名校
1 . 今天的盛世中国,是无数英雄烈士用血肉筑成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清明节,我们祭扫烈士,就是要在抚今追昔中铭记革命先烈事迹,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弘扬革命英烈精神,更加坚定地向未来奋进。清明节祭忠魂表明传统节日(       
①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③在静止中保持着自身的存在
④在运动中不断彰显自身魅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3-07更新 | 2605次组卷 | 26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适应性考试政治试题
2 . 下图是掷硬币实验中正、反两面出现次数的结果统计图。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A.随着次数增多,正反面概率接近B.事物运动有其固有的内在必然性
C.客观规律受制于人的自觉能动性D.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2022-02-2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3 . 2021年7月20日,河南中北部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这表明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定胜天都还未实现。这是因为(     
A.人们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C.人类社会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体系
D.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固有规律
4 . 沈括说:“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蟆蝗,率皆有法。”以下名句与此观点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A.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回。(唐·杜甫)
B.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北宋·王安石)
C.天之生物也有序,物之既形也有秩。(北宋·张载)
D.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东汉·王充)
5 .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它围绕地轴永不停息地转动的同时,还在一个椭圆形的轨道上绕着太阳不停地公转,给人类带来昼夜交替,并且使我们的家园有了万物繁衍、生生不息的活力。这说明(     
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6 .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诗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哲学是人生的重要向导B.尊重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C.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D.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生变化
7 . 首部黑白转彩色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重映,通过4K技术修复,使旧时斑驳影像变得清晰饱满、色彩亮丽,以光影向革命先辈致敬。这表明(     
①物质世界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②精心修复红色电影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③人们建立自在事物的客观联系是有条件的
④电影产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得以体现。下列选项中对寓言故事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①郑人买履——世界是物质的,必须坚持客观存在的实际
②刻舟求剑——运动是绝对的,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
③揠苗助长——规律是客观的,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疑人偷斧——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必须坚持可知论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9 .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影响,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各国人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期待更加强烈。”2020年9月22日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对时代大势作出清晰论断。这一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
②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
③运动与静止是相互对立的
④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10 . “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能变桑田。荣枯递传急如箭,天公不肯于公偏。莫道韶华镇长在,发白面皱专相待。”这首诗出自唐代李贺的《啁少年》。其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②客观事物的历史性特征是相对的
③绝对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唯一特性                    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