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运动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1 .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了“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著名命题。他的弟子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人观点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A.运动的绝对性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相对静止的存在
2 . 7月14日,四川阿坝州汶川县发生4.8级地震。专家介绍,一个大地震发生以后,随着时间的积累,地震活动的强度和频次会下降,但是完全下降到2008年汶川地震之前,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基本上要复发周期10%的时间。像汶川余震,积累这个地震的余震是上千年,所以汶川地震余震可能要持续上百年……专家的观点告诉我们(       )
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②运动是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和过程
③物质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有其客观规律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14高二上·江苏泰州·期中
5 . 明朝诗人钱宰在《拟古》中写道:“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下列与诗中哲理相近的是(  )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太阳每天都会升起,而太阳每天又都是新的
2021-08-26更新 | 4072次组卷 | 34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6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是其中的一枝奇葩,它承载的人文内涵非常丰富和厚重,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下列选项中对成语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①郑人买履一一世界是物质的,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刻舟求剑——物质是运动的,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
③揠苗助长——实践是能动的,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按图索骥——真理是具体的,必须使客观符合主观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08-12更新 | 196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立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政治试题
7 . 2021年6月18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正式开馆,其中五大雕塑之一的《旗帜》气势如虹,《旗帜》雕塑以微妙变化的弧面、曲面、平面构成明快、爽朗的体面,由于受光面不同,阳光照射后产生的不同光影,具有浑然一体的流动感,整个雕塑蕴含着强烈的精神指向,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象征,是一座永恒的丰碑。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转化B.《旗帜》雕塑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观映象
C.要精心打造细节,立足部分,选择最佳方案D.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事物的存在方式
8 . 下述文字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下列说法能够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的正确顺序是(     
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③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①→③→②→④D.④→③→②→①
9 . 下列说法能体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的正确顺序是(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②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③→④→①→②
2021-07-19更新 | 1947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10 . 当前,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材料中“新常态”的表述体现了(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C.物质和运动的辩证统一D.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