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诡辩论和相对主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痕迹管理强调雁过留声,抓铁留痕。但有些地方的痕迹管理已异化成痕迹主义,重“痕”不重“绩”,基层干部为了不被问责,加班加点写材料、没日没夜整数据、一心一意填表格、辛辛苦苦编简报。痕迹主义犯了
A.形而上学的错误B.不可知论的错误
C.相对主义的错误D.唯意志主义的错误
2 .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下列选项与材料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②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③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④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3 . 克拉底鲁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僧肇说,野马飘鼓而不动。这两种观点
都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都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都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是对运动认识的两种极端的倾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4 .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属于何种观点
A.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B.主观唯心主义
C.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5 .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了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连续第五年),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从哲学角度看,在政策问题上要实现稳中求进的基调应坚持
①连续性之“静”与调整和完善之“动”相结合
②遵循宏观指导之“稳”到微观实践之“活”的认识秩序
③在辩证否定中既有“扬”之自信又有“弃”之自觉
④在量变之“稳”与质变之“进”中圆圈式循环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6 . 下列观点中属于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是
①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②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③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④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②③④
7 .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分歧,实质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B.辩证法和形成上学的分歧
C.是否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是否承认绝对运动的存在
8 . “偶然间想起老朋友,就习惯性地打开空间,然而上面显示:‘抱歉,该空间仅对主人指定的开放’,顿时我愣了,随后,却又淡然了”。之所以“顿时我愣了,随后却又淡然了”,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是因为
①世界上的事物是瞬息万变,无法捉摸的
②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不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③事物的存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④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
2016-11-26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安徽池州贵池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9 .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中有“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后人评说其意境全在“挂”字上,因为一个“挂”字道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
A.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C.动即是静,静即是动
D.方静方动,方动方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