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诡辩论和相对主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庄子提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
A.只承认绝对静止而否认相对运动的表现B.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的表现
C.相对主义的思想D.坚持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9-10高一下·黑龙江·阶段练习
2 . 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也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①否认了事物的客观性
②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④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19-09-03更新 | 376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西省临川十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3 . 痕迹管理强调雁过留声,抓铁留痕。但有些地方的痕迹管理已异化成痕迹主义,重“痕”不重“绩”,基层干部为了不被问责,加班加点写材料、没日没夜整数据、一心一意填表格、辛辛苦苦编简报。痕迹主义犯了
A.形而上学的错误B.不可知论的错误
C.相对主义的错误D.唯意志主义的错误
4 . 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
A.辩证法 、相对主义、形而上学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
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D.辩证法、形而上学、 相对主义
2019-01-30更新 | 197次组卷 | 27卷引用:2009-2010学年江西省玉山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
5 . 中华民族是智慧的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许多谚语、俗语、成语和优美诗句,它们富含着深深的哲理。下列俗语、成语与其哲理分析对应正确的是
①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
③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④掩耳盗铃;画饼充饥——正确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18-11-15更新 | 3526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10-11高三上·黑龙江大庆·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法国巴黎的报纸上曾登过一则广告:每个人只要花25生丁就可以得到既经济又没有丝毫困惫痛苦的旅行方法。布朗立即寄去了25生丁。不久,他收到回信:先生,请您安静地躺在您的床上,并且请牢记: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着的,在巴黎的纬度-49度上,您每昼夜要跑数万公里。假如您喜欢看沿路美好的景致,就请您打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空的美丽吧!布朗顿时目瞪口呆。布朗目瞪口呆的原因,从哲学上分析是因为广告商
A.否认了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B.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肯定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7 . 下面关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二者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2017-07-1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六周半月考政治试题
8 . 时代发展,带动经济概念的转变,人们消费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悄然发生改变,与之相对,作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一员,企业发展思想也需要与时俱进。从哲学角度看,这说明了
①客观存在一旦有变化,意识会立即反映出来
②事物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 
③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2017-07-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十四周半月考政治试题
13-14高三·江苏·阶段练习
10 .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
A.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B.物质与意识分不开
C.理论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的D.现象与本质相统一
2016-11-26更新 | 212次组卷 | 6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西三校高二上学期1月联考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