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8 道试题
1 . 引力波是宇宙中加速运动的有质量物体扰动周围时空而产生的时空涟漪。引力波信号极其微弱,却是探测宇宙中不发光物质的直接手段。搜寻纳赫兹引力波是国际物理和天文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2023年6月,我国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这是纳赫兹引力波搜寻的一个重要突破。这进一步证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科研能发现未知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③自然界按其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存在和发展
④意识的能动作用受到客观规律的支配制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0-19更新 | 1399次组卷 | 3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2 . 发酵是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大量生产或积累生物细胞、酶类和代谢产物,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其初衷是为了使食物保存得更长久,但这种与时间“对抗”的方式,却给人类味觉带来出乎意料的惊喜。发酵从哲学角度讲(     
①体现了思维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②表明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发酵过程是人类认识利用规律的表现
④体现了宏观物体是各种运动形式的物质载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改革开放后,我国利用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现在,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必须把发展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国是一个超大规模经济体,而超大规模经济体可以也必须内部可循环。从构建新发展格局可以看出(     
①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复杂性决定了战略的反复性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
③认识和利用规律有利于我们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④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2023923日晚,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浙江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现场由19根形态各异的立柱组成的装置,一根立柱代表一届亚运会,通过排列组合,形成“浪潮”造型,最终形成点火形态;由超过1亿人参与数字火炬传递而汇聚成的“数字火炬手”高擎火炬,从钱塘江踏着浪花一步步来到“大莲花”上空,最终与火炬手汪顺一同点燃杭州亚运会主火炬。杭州亚运会主火炬在万众瞩目之中点燃。消弭时空界限,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同频共振,亚洲共此时。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思维的创新是人类创新与创造的前提和原动力
B.新的具体联系的建立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做不到,是因为想不到,想象力比创造更重要
D.人为事物的联系必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
5 . 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我国科学家对棉花纤维表达基因进行定位分析,揭示了新等位基因潜在调控棉花纤维长度的分子机理,为培育长纤维棉花新种质提供了理论基础。这说明(     
①客体对主体的反映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
②要以对规律的正确认识作为办事情的出发点
③科学的认识是实践活动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④人们可以创造条件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上述材料表明(       
①人们对细胞生长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②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人类
③只有认识规律,才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3-09-29更新 | 497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北省唐山英才国际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政治试题(国际班)
7 . 2023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课题组在塑料循环升级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氢呼吸”策略,在无需额外添加氢气或溶剂的情况下,将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环状烃类,为废弃塑料的“人工碳循环”提供了新方法。这佐证了(     
①人们可以改变物质的客观属性
②人们能够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
③实践的发展推动人们进行新探索
④世界的永恒发展以人为事物的联系为前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9-16更新 | 1386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
2016·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8 . 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     
A.秉持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
B.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
C.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
D.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2023-09-14更新 | 1343次组卷 | 83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政治试题1
9 . 2023年7月,西藏大学科研团队在帕隆藏布流域典型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在本项目研究的基础上预测了重要灾害点在今后可能的频率与规模特征,绘制了一套帕隆藏布流域地质灾害分布图,形成了地质灾害监测网。该研究成果对研究地质灾害的形成、高原地区重大工程灾害风险与防治技术等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由此可见(     
A.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B.人们可以根据主观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C.人类可以通过发挥意识作用化害为利
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来征服自然
10 . 古城选址都很讲究,一般都依山傍水,城市布局也是依势随形,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从哲学上看,城市布局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体现了(          )。
A.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相结合
B.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C.城市布局要把握人与自然的联系,追求各自的个性
D.依山傍水是城市选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