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7 道试题
1 . 郑州大学某科研团队长期从事金刚石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该团队运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合成人工钻石,开发出克拉级高品相钻石合成工艺,在实验室里“种”出钻石。这项技术已经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并在下一代电子材料和器件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由此可见(     
①科学研究需要善于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②人的智慧能将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③要善于把事物的内部联系转变为外部联系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国家总体安全观”新思想,突破了人们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局限性。我国近年来尤其重视“外来生物物种”的监督管控,目的就是保障我国的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材料表明(       
①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②自然界生物运动遵循其固有规律,不以科学家的意志为转移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与外部客观存在的事物相互依存和联结
④积极寻找事物内在的规律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9-16更新 | 790次组卷 | 23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016·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3 . 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     
A.秉持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
B.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
C.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
D.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2023-09-14更新 | 1345次组卷 | 83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七次月考政治试题
4 . 盐碱地被称为土壤顽疾,难以生长作物。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沧州市考察时指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近年来,黄骅市科技工作者通过科研攻关对盐碱地持续治理改造,相当一部分盐碱地“变身”大粮仓。这说明(     
①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人为事物联系在一定条件下随人的意志转移
③要坚持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中推动事物发展
④要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下图漫画《学蝉之驴》的哲学寓意是(       
A.要发挥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敢于有梦B.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追梦D.要敢于突破客观实际,大胆创新
6 . 2023年3月以来,北方地区有点反常且高频的沙尘暴天气影响了半个中国。今年的沙尘暴主要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和中国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形成的原因和天气反常有很大关系。此外,人为因素的影响也较大,主要是蒙古国的过度放牧,给草原带来巨大负担,造成土地沙化。这说明(     
①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影响人们办事情的效果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④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直接现实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9-07更新 | 1932次组卷 | 36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7 . 2023年2月,广东青年助力高质量发展动员会在广州召开。大会明确,到2025年底将累计组织10万名青年下乡帮扶、联系服务10万名青年返乡实践、培训服务10万名青年提升兴乡技能,力争实现带动1万名青年入县下乡就业、培育支持1万名青年县域创业,旨在通过三乡行动,不断推动人才回归、资源回乡,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此举(     
A.在实践中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有利于青年人生价值的实现
B.尊重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C.抓住了农村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D.从青年发展规划出发,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8 . 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一路最美际遇充满诗情和画意。但从哲学角度看(     
①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②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③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存在的
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9-05更新 | 933次组卷 | 46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祥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因为(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
②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尊重规律,改造规律,造福人民
③建设生态文明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体现
④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决定性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返回,这是东风着陆场首次在冬季夜间的一次返回任务,根据气象部门预测,着陆当天气温会低至零下15摄氏度。各系统组织搜救回收任务多次演练,针对夜间搜索难题,科技人员基于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在着陆场应用,建设天空地一体化搜索引导体系。材料反映的哲学道理有(     
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创造性
②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③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