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意识的起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2 道试题
1 . 现在流行的“飒”,特指帅利落、潇洒清爽,多用于女性。据统计,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中约有50%是女性,护士中女性超过90%。 用“飒”来形容她们,是全国人民对女性同胞最崇高的致敬!如今,“飒!”“ 真飒!"“又美又飒!”已成为人们赞美奋战在各行各业各自岗位上女性同胞的常用语,在网络上广为传播。材料表明(     
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如实反映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③没有被反映的对象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④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作为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最新且迄今为止功能最强大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可以回答各式各样的问题,它标志着知识学习和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突破,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取代人类的第一步。下列对人工智能的正确认识是(     
①能够进行知识学习,反映客观事物本质
②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可模拟人的部分功能
③可以进行思维和交流,是社会性的表现
④意识是人脑特有而非人工智能具有的本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但人表现恩义的方式要丰富得多,可以磕头,可以言辞,可以送礼物,可以请吃饭等等。以下对材料的推断正确的是(       
①动物拥有一定的情感活动,具备简单思维能力
②人和动物表达“恩义”的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
③正确的意识能够有效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④只有人才有意识活动,才可以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在与记者交流时说:“在我早期的作品里边,故事、人物,有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有的是邻居的、亲戚朋友的经历,有的是听老人们讲过的故事,这批素材成就了我早期的小说。”由此可见(     
①意识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客观存在是思维意识的原材料
④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 . 焦虑是人类在与环境作斗争及生存适应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应激情绪。一定程度的焦虑使人在危险的处境中保持适当的警觉,而过度的焦虑反应则会形成焦虑障碍。这说明(     
A.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B.只要适度就一定能够健康成长
C.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22-23高二上·江苏南通·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2022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教授江俊团队开发的一个体型“敦实”但动作灵活的机器人,在大部分情况下会自主思考实验的步骤和方案,像个不知疲惫的“小化学家”。据此有人说,机器人也有意识,能够完全取代人。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     
A.肯定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B.否认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肯定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
D.否认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2022-12-24更新 | 22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政治(必修)试题
7 . 菊花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的主题。屈原借菊花寄托理想,陶渊明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孤傲隐逸,周敦颐用“菊,花之隐逸者也”展现傲霜独立。历代文人看重的正是菊的“凌霜之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文人借菊花寄托情怀说明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文人借菊写心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C.文人借菊花表达凌霜之志说明意识对提升审美具有促进作用
D.文人借菊花表达不同的精神意蕴说明意识是对存在的客观反映
8 . 科学家发现,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做“杏仁核”的区域总是会进入兴奋状态。“杏仁核”受损的患者,即使面对威胁,也不会产生害怕的情感。这表明(  )
A.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D.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
2022-12-12更新 | 2672次组卷 | 175卷引用:江苏省苏北四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期末)政治试题
9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往往易被激惹,表现为极易生气、激动、愤怒,甚至有攻击行为。2022年11月7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团队近日在国际期刊《细胞通讯》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该病易激惹症状发生的神经环路机制,同时也为前额叶皮层神经元分类提供了新依据。由此可见(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④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江苏南通·二模
10 . “元宇宙”是利用数字技术形成的高度沉浸式虚拟化的数字世界。人们围绕元宇宙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政治课上,老师出示了相关的两张卡片,我们可以看出(     
1.用户能够以活生生的化身形象在不同的虚拟世界之间穿越,获得沉浸式体验,释放想象力,营造丰富多彩的虚拟生活,会改变我们的家庭、交通、工作场所等环境结构。
2.能够自动地根据人的行为数据乃至神经信息等来预判或理解人的意图,从而自主地满足人的潜在需求。
3.这种投喂会使人无形地丧失求真意识,热衷于成瘾式的游戏生活。
4.单纯的虚拟化始终不能作为人类文明的演化方向,人类的未来绝不是蜷缩在0与1构成的数字空间中的内向延展,而是通向更高的对自然的理解与更广阔的宇宙空间的探索。
5.“元宇宙”发出了对“人,如何成之为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塑造怎样的文明未来等关乎人性问题的灵魂拷问。
6.人与人关系的深度虚拟化,有可能导致新的精神虚无。
①意识具有创造性,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前沿科学研究和发展往往离不开哲学的指导
③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④哲学争论能生产科学技术,引领具体领域的进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11-30更新 | 597次组卷 | 1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政治试题(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