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意识的起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某专家小组研究了一个大猩猩群体互动的频率和时长。他们发现,除了亲密的“家庭”之外,大猩猩还形成了一个平均由 13只大猩猩组成的“大家庭”。平均39只大猩猩还会形成更大的群体,这个群体内的大猩猩尽管没有亲缘关系,但一直保持互动。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大猩猩和人类一样拥有意识
②意识是大猩猩大脑的产物
③大猩猩的群体互动是一种本能行为
④高等动物会有简单的心理活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神经科学家认为,不同人之所以在思维和行为上有所不同,是与其大脑的物理连接、大脑皮层的沟槽深度有密切联系的。这进一步证明了(     
A.大脑是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B.意识来源于人脑
C.只要有人脑就能产生意识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3 . 2022年3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查的计划报告提出,实施“东数西算”工程。“东数西算”是把东部密集的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使数据要素跨域流动。打通“数”动脉,织就全国算力一张网,既缓解了东部能源紧张的问题,也给西部开辟一条发展新路。数字时代正在召唤一张高效率、智能化的“算力网”。鉴于此,有人认为,织就的这一张“算力网”有思维。这种观点(     
A.正确,因为织就的这一张“算力网”能进行复杂的运算程序
B.正确,因为织就的这一张“算力网”具有了人所没有的功能
C.错误,因为人脑是思维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D.错误,因为意识是从动物心理发展而来,不能脱离物质而产生
4 . 俗话说:“人闲百病生。”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这说明(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C.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的产生D.意识来源于人的主观感受
5 . 唱歌不着调,又称“失歌症”,是失语症的症状之一。科学研究发现,这是由人脑左半球颞叶前部病变造成的,患者部分或全部丧失本来具有的认知音符、歌唱、演奏、欣赏乐曲等能力。这表明(       
①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②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④意识活动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6 . 有科学家发现,在人的大脑清醒时,人的视觉系统存在一些特定模式的神经信号——脑行波,它能帮助人脑感知记忆模糊或难以发现的物体。人脑感知物体的能力与视觉系统中出现脑行波的时间和位置直接相关。当脑行波与外界刺激一致时,观察者更容易看到物体。研究人员推测这些脑行波由周围其他脑区产生,而这一发现表明人脑的自发感知水平与脑行波密切相关。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脑行波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②感觉和心理是人独有的反应形式
③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④脑行波是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的结果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