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为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意见》规定(     
①表明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②遵循了教育教学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遵循客观规律
④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2021年8月19日,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会在拉萨隆重举行,汪洋出席庆祝大会并强调,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巩固发展西藏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确保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这体现了(       
①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密不可分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③意识可以引导客观事物的发展                    ④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这蕴含的唯物论道理是(     )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主客观世界的活动
④正确的思想观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将愿望变为现实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


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这句话的理解。
5 .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撸起袖子加油干”,网络流行用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②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④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年来,全国各地司法机关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已取得明显成效,但目前这类犯罪在一些地区特别是某些城镇乡村仍很严重为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通知》要求把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和反腐败、基层拍蝇结合起来,把扫黑除恶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有力打击震撼黑恶势力犯罪,有效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知识,分析我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合理性。
2021-08-15更新 | 915次组卷 | 15卷引用: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
7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下面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物质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
②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又是可以被认识的
③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可分割的
④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物质现象的共同本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会议强调,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胎,再到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生育政策的每次优化,都因应时势,呼应民意。与前几次调整生育政策相比,这次的关键词是“优化”。优化生育政策,具有多重意义。这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既可以缓解老龄化过快态势,更能为中国发展注入澎湃的人力支撑,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实施“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哲学依据。
20-21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9 . 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今天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根据经济社会情况的发展,确立了我国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这一历程告诉我们(  )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③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引起客观事物的改变④事物的发展总是与人们的预期相一致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0 . 诗词之美,美在意境,诗词的意境,是指诗词的意(情意、思想内容)和象(景象、画面)的结合,“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景乃情之媒,情乃诗之胚”。只有“意与境相浑、心与境相契”,才能构成美的诗词境界。这些观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情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的反映②景与情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③情对景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和自觉选择性④景具有的能动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021-08-01更新 | 485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省武平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