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主要矛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和摇篮。2023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把握黄河流域特点,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坚持从全流域一盘棋出发,统筹谋划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该法(     
A.从实际出发,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符合治理方针
B.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处理好水沙关系调节
C.立足局部,统筹黄河全流域保护的各个部分,实现高质量发展
D.运用系统思维,增强黄河流域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2 .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本]泱泱华夏,历经千帆。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走上历史舞台,为“索我理想之中华”而矢志不渝,艰苦卓绝地开启现代化伟大征程。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于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探索中,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源]从“君子以厚德载物”到“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再到“天下共富”“民本、德治、仁政与法治”“礼之用和为贵”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图景。

[根]百余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现代化作出不懈探索。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根据时代特点、国情变化和实际问题,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现代化建设方案。

[魂]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通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始终坚持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是坚定不移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与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有着本质的不同。


(1)结合材料,从文化角度,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底色”。

◆中国式现代化的行稳致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的事业崇高而神圣,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光荣。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语“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强调要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2)结合材料,运用“把握世界的规律”的知识,说明如何做到“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
2023-04-23更新 | 1543次组卷 | 9卷引用: 四川省叙永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3 . 下列名句与下幅漫画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C.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
D.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2023-04-01更新 | 638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题
4 .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重申并强调了“五个必由之路”。这“五个必由之路”是我党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又一次丰富和发展。走好“必由之路”是对党和人民奋斗历史的最好致敬,更是赢得未来、创造新的伟业的关键所在。这体现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④要立足关键部分,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2022年秋季学期起,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同学段的中小学生须完成相应学段的劳动目标。其中,将烧菜做饭等家务劳动纳入中小学劳动课程一事引起了社会热议。以下观点你认为合理的是(     
①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必要的家务劳动能让中小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类历史的开端
②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烧菜做饭会挤占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影响学生主业
③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能使中小学生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④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烧菜做饭能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促其全面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2022年5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主要内容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同时,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部分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强化规划引领,统筹资源要素,动员各方力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深入宣传乡村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总结推广乡村建设好经验好做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乡村建设要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结合农民群众实际需要,分区分类明确目标任务,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设施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不搞齐步走、“一刀切”,避免在“空心村”无效投入、造成浪费。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谈谈如何推进乡村建设?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3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以下同称《规划》)。《规划》提出,到十四五期末,文化强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软实力大幅度提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国际旅游枢纽城市建设全面推进,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加快建成。

从整体看,旅游在城市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仍有待提升、服务质量仍需完善。《规划》提出,依据时代需求和城市发展特点,大力发展特色旅游,进一步整合山水资源,深度挖掘人文资源,把提供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放在首位,加强打造自身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坚持以优化服务为重点,真正让游客行之顺心,住之安心食之放心、娱之开心、胸之称心、游之舒心;此外,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协会发布“重庆市智慧旅游示范景区”名单,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努力建成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知识,分析重庆市是如何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2022-11-07更新 | 265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成都石室阳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8 . 当前,我国市场面临“大而不强”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比较突出,要素和资源市场建设不完善,市场监管规则和程序不统一,市场对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作用发挥还不充分等。鉴于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旨在打通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这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要求。《意见》的出台是基于(     
①上层建筑的变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③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完善市场规律的客观要求
④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下列诗句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
②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
③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7-08更新 | 536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10 . 2022年4月10日,习近平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习近平的讲话(     
①是用联系的观点看待粮食安全 
②是从全局出发把握种业发展方向 
③表明要抓住“牛鼻子”以确保农业安全 
④表明保障粮食安全是种业发展的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