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福建 高一 期中 2017-12-08 26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微博粉丝”的兴起与媒体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受“粉丝”自身心理因素的驱动。美国社会学家卡茨认为:人们接触和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要。“微博粉丝”的出现也是源于这个群体的特定需求。“微博粉丝”对于名人的关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粉丝”相类似,是为了追逐体育明星、影视明星和媒体人物等偶像。偶像的身上体现了从众的梦想,并且为大众建构了生活的幻象。“粉丝”通过微博通信进行信息沟通,不再单纯通过大众传媒来获取名人信息,而是通过类似直接的接触途径为自身带来直接的媒介体验,甚至于对自己产生认同。所以,“粉丝”关注微博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满足情感的自我需求,并在名人偶像和形象中找到自我认同。
       劳伦斯•克罗斯伯格曾撰文指出:“‘粉丝’对于某些实践与文本的投入使得他们能够对自己的情感生活获得某种程度的支配权,这又进一步使他们对新的意义形式、快感及身份进行情感投入以应对新的痛苦、悲观主义、挫败感、异化恐惧及厌倦。”换句话说,“粉丝”对偶像“评论”,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既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
       关注机构官方微博和权威人士微博的“非忠实粉丝”虽然不像其他“粉丝”那样狂热,但也是为了满足自身对信息的需求而成为“粉丝”的,我国几个门户网站微博开通以来,吸引了很多官方机构的入驻,这些微博上的信息无疑为关注它们的“粉丝”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同时也为“粉丝”节省了购买此类信息的人力和财力,而一些具有休闲娱乐特色的微博也为大众“粉丝”提供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传统的“粉丝”群体和社团要获得有关“粉丝”客体的信息,通常需由第三方提供,例如借助电视娱乐节目、广播和报纸的娱乐版块,或者是“粉丝”团能够接触到的明星的领导层提供的消息。微博的产生无疑舍弃了第三方这一环节,“粉丝”只需通过关注名人微博,就可以即时接收明星发布的所有消息,甚至可以在明星微博下进行“评论”,这就给“粉丝”创造出一种与名人直接互动交流的错觉。“粉丝”在这种错觉之下认为自己与名人多了一层社会关系,是熟悉的双方的彼此关注。
1.下列对“微博粉丝”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粉丝”精通现代媒体技术,热衷于使用微博,以此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
B.“微博粉丝”希望通过使用微博为自己获取名声和影响力,同时为大众建构生活的幻象。
C.“微博粉丝”通过关注明星偶像的微博,接收信息或发表评论,可以得到貌似直接交流的其实是建立在心理错觉之上的快感体验。
D.“微博粉丝”为应对自己遇到的痛、挫败、恐惧等,而把精力投入到微博上,为大众“粉丝”提供谈资。
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微博以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求是“微博粉丝”存在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B.“微博粉丝”和传统“粉丝”都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在追星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同。
C.关注机构官方微博和权威人士微博的“非忠实粉丝”对“粉丝”客体 的态度,通常比专门追星和“微博粉丝”要冷静务实。
D.根据劳伦斯•克罗斯伯格的观点,“粉丝”对偶像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调控自我情感的作用。
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微博天在逐渐改变人们的信息传播与接受方式,它对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会产生一定影响。
B.与传统“粉丝”相比,“微博粉丝”明星造势的手段和途径更为多样,他们的力量与作用也会日益受到明星的重视。
C.目前我国许多官方机构入驻著名门户网站,开通微博,表明官方已注意利用微博来扩大自身影响,促进社会信息及时发布。
D.“微博粉丝”到某明星的音乐新专辑发布会现场与明星面对面互动交流,有别于传统“粉丝”与偶像的交流方式。
2019-01-30更新 | 742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天津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数学家的爱情

李伶伶

①数学家是朋友送他的绰号,因为他对数字特别敏感,数学运算得特别快。朋友都说他是数学天才。可是数学天才的爱情之路却一直不顺利。

②一次,他跟一个交往不久的女友去饭店吃饭,结账时却跟服务员吵了起来。那天饭钱应该是79.80元,如果服务员报出准确的数值,他也不会生气。可是服务员向他要80元。他说,不对吧。服务员说,账单上这么写的。说着把手写的账单递给他,他看账单上真写着80元,就说,你们算错账了,不是80元,是79.80元。服务员说,我们这里都是按四舍五入收费的。他说,你们怎么收费我不管,但是你们这账确实算错了。服务员说,差两角钱还算差呀?数学家说,怎么不算差?79.8元和80元能画等号吗?服务员说他小气,数学家就跟她吵了起来。

③女友很尴尬,劝了半天劝不住他,索性走了。当晚就跟他分手了。女友觉得他为两角钱就能跟人吵一架,以后她可过不了。

④数学家很苦恼。朋友劝他别上火,说总能遇到理解他的人。

⑤后来他真遇到了一个这样的人。她是个会计,也喜欢计算,也是看到一组数字就把它们加起来算出结果。两个人在一起时总比赛谁算得快。跟她在一起,数学家很开心。数学家想跟她结婚,却因为一件小事又黄了。

⑥那天是情人节,数学家陪女友去逛街。看到一家新开业的咖啡厅搞打折优惠活动,就进去了。要了两杯咖啡,又要了五样小点心。吃完去结账,看到结账的队伍排得很长。原来那天收银员有事没来,女老板临时顶替。她不太会算账,借助计算器也算得很慢。要结账的人在旁边催她,越催她越着急,越着急越算不好。数学家见状走过去说,你要是信得过我们,我们帮你算。女老板抬头看看数学家和他的女友,觉得他们不像坏人,就同意了。

⑦于是,数学家帮女老板算账,女友帮核实,女老板在旁边收钱。不一会儿,结账的队伍就消失了。剩了最后一位客人。就是这最后一个人的账,让数学家和女友出现了分歧。数学家算出客人应付182元,女友说是188元。让客人自己算,结果跟数学家一样。最后让女老板算,女老板算完后,看看数学家又看看他女友,说,这位先生算得对。数学家女友说,你说谎!女老板说,我为什么要说谎?我们三个算的结果都一样,说明你确实算错了。数学家女友说,我没错,不信我重新给你算一遍。客人有点儿不高兴,说,你这人怎么这样?算错了还不承认。女老板说,您别生气,我按您算的结果收钱。客人递过来200元钱,女老板找给他18元。客人拿着找回的零钱走了。数学家女友气愤不已,她看看女老板,又看看数学家,一句话没说就走了。数学家跑出去追女友。女友说,除非你承认自己算错了,否则别再来找我。数学家觉得女友不讲道理,就没再找她。

⑧女老板很感激数学家那天帮她算账,他再去喝咖啡时,说啥也不要钱。一来二去,两个人成了朋友,后来又成了恋人。女老板是个年轻的单身女人,厌倦了职场的尔虞我诈,辞职开了这家咖啡厅。数学家经常来帮女老板算账,女老板对他的计算能力崇拜得五体投地。一年后的情人节,两个人结婚了。

⑨结婚那天,咖啡厅全体商品打八折。服务员问:开心果也打折吗?女老板说,当然不打,开心怎么能打折呢?数学家觉得这话耳熟,就问,开心果不打折,那去年怎么打了?女老板看着数学家笑了,说,去年也没打。最后那位客人买了一碟开心果,你算账时一并打了折,所以那天的账,你当时的女友算的是对的。数学家很意外,说,那你为什么说她算错了?女老板说,傻瓜,因为我看上你了呗!数学家很生气,说,你怎么能这样!

⑩数学家不能原谅女老板,执意跟她离了婚。女老板不理解,数学家为什么这么对她。

(选自《小说选刊》)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第四自然段看似闲笔,其实承上启下,引导故事情节自然发展,引发阅读兴趣。
B.数学家和女会计都乐于助人,因爱好相同而相恋,最终分手根本上是性格使然。
C.小说题目匠心独运,既是对内容的准确浓缩,又包含明显的调侃意味。
D.小说通过人物的肖像、言行、心理及环境描写,刻画了社会众生相。
E.小说通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启发读者思考爱情的真正涵义。
5.小说第七自然段画线句子分别写到女老板和数学家女友两次“看看”,试就此对人物心理加以分析。
6.小说最后才交代一年前数学家算错了账,这样处理有何作用?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7.数学天才为什么赢得爱情又为什么失去爱情?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你从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2016-11-18更新 | 907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辽宁卷)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

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史: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毕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案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窋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史记·曹相国世家》)

注释:①诎( qū ):说话笨拙。  ②已:通“以”。  ③窋(kū):同“窟”。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B.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C.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D.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者”与 “而伤长者之意”的“长者”都可理解为“品德高尚、德高望重的人”。
B.“惠帝”是汉朝皇帝刘盈的谥号。“谥号”不具有褒贬色彩。
C.免冠,脱去帽子,古时表示谢罪。曹参要向皇上谢罪,故先“免冠”。后来可表示敬意。
D.“陛下” 的“陛”指殿前的台阶。后来“陛下”成为臣下对帝王的尊称。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参地位低下时与萧何关系很好,二人做了将相后虽然有了隔阂,但是萧何临死前还是推荐曹参做自己的接班人。
B.萧何和曹参都是西汉时期的大臣,萧何死后,曹参继任为丞相,为求行事稳妥,完全遵守萧何制定的规约。
C.曹参担任丞相,采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谨守职位,维持现状,与民休息,遵守既定的法令制度。
D.曹参主张“治道贵清静”,身为相国,整日整夜地喝酒,甚至和后园的官员一起饮酒唱歌,被惠帝当面谴责,回家后迁怒儿子曹窋,用竹板打了曹窋二百下。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
(2)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次韵唐公三首其三·旅思

王安石

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

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

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


【注】①张壤,字唐公,北宋嘉佑六年契丹国母生辰使,王安石友人。②蟠:环绕,盘伏
12.下列对本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此诗题为《次韵唐公三首其三·旅思》与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泊船瓜洲》一样,都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B.首联直抒胸臆,诗人奔波南北,韶华老去,身心俱疲,不想再为国征战攻伐;一个“愁”字突出了诗人的迷茫。
C.颔联写景,以夸张之手法写天地的阔大深沉,并为进一步抒怀做了铺垫:“蟠”“人”二字化静为动,颇见功底。
D.颈联情景合一,“心共远”表明自己心志高远,意欲九天“步月”却形单影只,可见诗人虽高处不胜寒却依然积极入世。
E.王安石的诗歌“学杜得其瘦硬”,用字工稳,好发议论,多用典故,擅长于说理与修辞,风格遒劲;本诗集中体现了这些特点。
13.诗的尾联是怎样表现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适中(0.65)
名校
1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作者先用排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山间两幅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
(3)《爱莲说》中表明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至塞上》写“到达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渔家傲》中抒发了思念家乡和希望建立功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12-0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假如                 

而夕设版焉                  济:帮助

肆其西                            封:边界                 

君图之                            唯:表示希望

B.臣愿得之                谒:拜会、前往       

终已不                      顾:顾念、顾惜

愿大王少借之                      假:宽容、原谅        

八创                                   被:受

C.秋毫不敢有所                  近:接触、沾染          
因人之力而                           敝:损害                         
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杀人如不能                              举:尽、完
D.沛公则车骑               置:放置、安置         
沛公不杯杓                              胜:禁得起、受得住
闻大王有意督过                       督过:责备               
乃欲以生                              劫:劫持
2017-12-0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与“间至军中”中的“间”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若不秦           使使以大王
B.越国以                           顷之未发,太子
C.踞以骂曰          常以身蔽沛公
D.沛公霸上                           项伯杀人,臣
2017-12-0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下列句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无能为也已                         共其乏困
失其所与,不知                         敢以烦执事
B.旦暮渡易水                         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既祖,取道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距关,毋内诸侯
张良出,要项伯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令将军与臣有郤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秦王说,与郑人盟
2017-12-0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六、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8. 对下列各句从句式特点上分类正确的是(          
① 是寡人之过也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③以其无礼于晋④金千斤,邑万家⑤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⑦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⑧群臣侍殿上者⑨得复见将军于此⑩若属皆且为所虏⑾沛公安在⑿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A.①②⑩/③ ④/⑦⑧⑿/⑤⑥⑨/⑾B.①②⑿/④⑤⑥/ ⑦⑧⑩/③⑨/⑾
C.①②⑿/④⑦⑧/③⑨/⑤⑥⑩/⑾D.①②⑿/⑤⑥⑩/⑦⑧⑾/③⑨/ ④
2017-12-0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七、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下列各句中不全都含有古今异义词语的是(          
A.行李之往来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C.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2017-12-0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下列各句对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C.“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竖子”是对人的蔑称。“寡人”是诸侯谦称,寡德之人。“执事”是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2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毕业后他的大学同学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中。
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③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④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名校
2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重庆,周总理时常冒着极大的危险跑来跑去,把自己的生命安危__________,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
②在学校中开设心理学课程,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帮助的,但是某些学校仍以分数为指挥棒,将心理学课程__________。
③高考志愿填报期间,很多专家和媒体一再提醒考生要慎重对待志愿表中的“服从专业调剂”,但仍然有很多考生对此__________。
A.置之度外  束之高阁  置若罔闻B.置之度外  置若罔闻  束之高阁
C.束之高阁  置之度外  置若罔闻D.置若罔闻  束之高阁  置之度外
2017-12-06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2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西行姑娘楼佳悦将心爱的老马赠与玄奘,让老马代替她伴随取经人迢迢万里行。这是电影《大唐玄奘》中最令人心碎的场景。
B.随着实体书店的升温,让不少独立书店都展开了一系列和书有关的活动,而被称为“中国最美书店”的钟书阁也选择了在这一天试营运。
C.在公共图书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数字图书馆处理、接受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
D.《中国喜剧星》不同于《欢乐喜剧人》属于“零门槛”选秀节目,让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展现天赋和潜能,从而实现梦想。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2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未来5-10年,感知方面的人工智能会进展到能够和人类智能相匹敌,计算机语音、视觉甚至会超过人,每一个商业应用都可能会被人工智能颠覆掉。
B.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作为肩负历史使命的发展新区,雄安的前途不可限量,发展的前景值得期待。
C.目前很多房企在加强成本控制以及资金周转速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两方面的发展终究会遇到瓶颈,房企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战略转型。
D.绣花讲究慢工出细活,刺绣需要精心、耐心和恒心。其实,岂止是脱贫攻坚需要“绣花”功夫,做任何工作都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不可。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25. 请在下面划线处补写一句恰当的话,使它与后面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文段。不得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音乐作品的“深度”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比较重要的形态通常有两种:一是“深刻”,二是“深邃”。大致说来,“深刻”是就作品的主题而言;“深邃”是就作品的意蕴而言。“深刻”诉之于意义,比较理性;“深邃”诉之于体验,比较感性。“深刻”如同在二维平面上的篆刻,是静态的;“深邃”却似三维空间中的景致,是动态的。西方音乐以“深刻”见长;中国音乐则以“深邃”著称。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命题作文 | 困难(0.15)
名校
26. 请以“一步与一生”为标题写一篇文章,选好角度,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12-0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7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10
文言小题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时评论述类文本
4-7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8-110.4《史记》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2-130.65王安石(1021-1086)  酬和类
四、名篇名句默写
140.6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50.65文言实词选择题
160.65文言实词选择题
170.65文言实词选择题
190.65文言实词选择题
200.65文学常识综合  古代官职 典章制度  音乐文娱选择题
210.85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220.4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23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表意不明选择题
240.85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250.65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六、文言小题
180.65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选择类
七、作文
260.15青年成长  哲理与生活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