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专题14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2021年中考历史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广东专版)
广东 九年级 专题练习 2021-03-04 35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近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 近代史上有首《卖布谣》这样唱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首歌谣反映了鸦片战争后(     
A.外商企业发展艰难B.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民族工业发展迅速D.官僚资本极度膨胀
2020-12-21更新 | 299次组卷 | 14卷引用:人教版八年级历史同步练习1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 《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二卷记载: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 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洋布完全占领了中国的棉布市场B.洋布输入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
C.洋布以其质优已完全淘汰了土布D.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西方的先进性
2020-07-21更新 | 17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1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3. 如图为1840—1920年中国棉纺织业消费棉纱情况示意图,据此可知
A.土纱消费一直居主导地位B.洋务企业抵制了外资侵略
C.中国近代工业化艰难发展D.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扩大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取消了前清规定的种种商业注册费用。商人承办厂矿企业,“只要资本实业”,“于民生主义,国计前途,大有裨益”的,政府即予批准,“力为保护”。上述举措
A.完备了各类民族工业B.直接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C.改善了民族企业待遇D.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020-04-23更新 | 19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0年广东省东莞市虎门汇英学校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5. 如下图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时间轴,其中③处对应的应该是(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B.甲午中日战争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6.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年均注册工厂(家)出现下图所示变化的原因包括(        )

①清政府的推动 ②辛亥革命的鼓舞 ③“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④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016-11-27更新 | 669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7. 下图是民国初年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示意图。下列关于这一时期该公司经济发展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注:1917年上海厂开工后的产品销售量未计入)
A.洋务运动的客观促进作用B.外国经济卷土重来的影响
C.辛亥革命对封建制度的冲击D.国民党官僚资本的支持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8. 如下图是1914年12月《新闻报》发表的题为《急起直追》的时政漫画,货物上写着“国货出口”,“欧风”吹起船帆,促使帆船加速前进以追上前面冒着烟的货轮。该漫画表达的主旨是( )
A.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飞速发展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机会
C.中国帆船的航速远不如西方国家的货轮
D.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紧迫性
2018-07-01更新 | 860次组卷 | 12卷引用:2018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9. 下表是1914﹣1921年华商纱厂拥有的纱锭数量与布机数量情况表,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纱锭(万枚)

布机(台)

1914

50.2

2566

1921

123.8

6675

A.官僚资本主义的阻碍B.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对中国侵略
C.实业救国思潮的激励D.清政府大力扶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10. 1912年,各省区新设工厂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激增至963家,比1911年增长99.38%,而大战将结束的1918年比1917年也才增长60.4%.这说明(     
A.一战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B.辛亥革命后对民族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C.军阀割据混战对民族资本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D.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1. 如下图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示意图, 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体呈现上升发展趋势
B.南京国民政府不重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C.生产技术落后是中国民族上业遭遇挫折的主要原因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2.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兴衰沉浮,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下列关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叙述,准确的是
A.《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的民族工业艰难起步
B.洋务运动期间,受政府鼓励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
C.“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大力压制民族工业发展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3. 1908年,湘潭绅商们对于粤汉铁路正线不经过湘潭深感忧虑:“潭埠势必永远成废”,“数百年祖宗营业,一旦归于无何有之乡,万众能不寒心!”最终结果,湘潭隔江与铁路相望,距其15公里的株洲则因铁路通车走向兴盛。由此可见(   
A.新式交通影响地方兴衰B.铁路改变南北经济格局
C.列强通过路权蚕食掠夺D.地方绅商掀起保路运动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4. 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①辛亥革命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②民族工商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③日本侵略使中国民族意识高涨                    ④新文化运动冲击传统思想意识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5. 读如表,张謇的一生集中体现了
A.实业救国的发展B.民族工业曲折历程
C.政治领域的变化D.近代化的不断探索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6. 据《清代日记汇抄》记载:19世纪六十年代“前日为春甫婚期,行夷(外国)礼”,光绪年间,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婚姻论财不问门第的现象,西式婚礼渐有影响。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门第的实力下降B.物质生活的巨大变化
C.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D.商品经济的发展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7. 20世纪早期,在中国很多城市,人们取消旧称呼,废除跪拜礼,以“先生”“小姐”来称呼,并出现鞠躬、握手等新礼节。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出当时的
A.民俗风情特色B.自由平等风尚
C.婚姻自主意识D.崇洋逐新趋向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8. 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近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正确的是(     
A.人们坐在家中读报纸B.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C.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新式旗袍D.商人不可以用有线电报传达生意信息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9. 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最新国文教科书》第一册,因内容新颖,深受欢迎;以后又陆续出版了整套初等、高等小学教科书,除国文外,还包括修身、算术、农业等。这些教科书的出版
A.说明了科举制度已经被废除
B.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
C.揭开了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
D.适应了近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2019-04-15更新 | 461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2018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题B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0. 1903年4月,湖南选派公费生罗良铎、曾广轼等20人、自费生5人赴日本宏文学院习师范;为培养警务人员,还选派20人赴日学习警察业务;1904年4月,还公费资送20人、自费生5人赴日本学习政治、法律;为“讲求矿学以保利权而储才能”,还选送6名学生赴比利时学习矿业。可见(     
A.民国政府十分重视留学生的培养B.近代留学教育得到了洋务派的支持
C.近代留学教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D.留学教育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21. 如图是徐悲鸿1940年前后创作的鸿篇巨作《愚公移山》(局部),作者采用西洋写实主义技法表现劳动者形象,气势磅礴。在当时的背景下,这幅作品旨在彰显
A.远古传说的神秘气息B.乡村社会的纯朴民风
C.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D.农耕时代的家庭生活
2020-08-01更新 | 2063次组卷 | 45卷引用:广东省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22. 王宪明的《中国近现代史述要》:“1905年底清廷下令设立学部,在全国遍设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与西学。”从上述材料我们不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科举制度已被废除B.近代教育事业的进步
C.社会风俗的变化D.新式学堂逐渐成为潮流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23. 据陈景磐《中国近代教育史》统计,1912年女学生总数达14130人,至1916年女学生的总数已达172724人,其中受中等教育的女子有8005人,出现这种发展状况的历史原因是(     
A.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倡导女子教育B.中国女性政治地位显著提高
C.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新学制D.男尊女卑思想观念已被打破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4. 1905年科举制废除后,新式学堂的学生和出国留学生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为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不断扩大奠定了基础。“据统计,1904年新式学堂的学生有近10万人,次年即递增至近26万人,1906年科举废除后猛增至55万人。”这一现象
A.使教育开始走向近代化B.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C.推动中国近代政治革命D.改变中国科技落后面貌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25. 如图所示是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收集的材料。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1862年京师同文馆建立
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在上海成立
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
1898年光绪帝在变法中开放言路
1911年武昌新军打响反清起义第一枪
A.中国经济工业化的发展B.中国社会近代化的缩影
C.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D.中国思想自由的展现
2020-06-22更新 | 48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0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6. 下表是1904年,按清政府《奏定大学堂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部分)。据此可京师大学堂
A.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B.体现了顽固派思想主张
C.为维新变法培养了人才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2020-05-12更新 | 15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年广东省初三学业水平考试一模(百校联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7. 历史学家关晓红认为,随着清政府废除科举,西学与中学的争论尘埃落定,经史在新式学堂中退缩为次要科目,再无力承担道德规范的重任。由此可见,废除科举
A.使得西学教育在民国全面推行B.动摇了封建礼教的正统地位
C.使得新式学堂取代了旧式的书院D.使得西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8. 20世纪30年代,面对日寇侵占东北、践踏华北的危亡形势,仍有国人沉溺靡音,纸醉金迷。这时,有两位共产党文化人寿昌、守信坐到一起商定创作歌曲提振民志,面对特务追捕,历经磨难,两人填词谱曲,终于创成《义勇军进行曲》传唱大江南北。寿昌、守信就是(   
A.鲁迅   曹禺B.齐白石   徐悲鸿C.闻一多   冼星海D.田汉   聂耳
2020-01-03更新 | 421次组卷 | 9卷引用:2019年青海西宁市中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29. 1905年5月,依然被称为“老爷”的京师大学堂学生,穿起了短袖衫,开始了首届西式运动会。这反映了京师大学堂
A.是中国近代首所新式学校
B.具有新旧交织的时代特点
C.创办于科举制度废除之后
D.首创完备的新式教育体制
2019-06-19更新 | 777次组卷 | 3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19年中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30. 民国初年,湖南女子开始冲破旧礼教的封锁线,纷纷要求入学,要求有选择配偶的自由,因此女子学校逐步有所发展,而自由结婚也不是家长所能阻止的了。上述材料说明(  )
A.女性政治地位显著提高B.国人普遍接受西式生活
C.社会变革推动移风易俗D.湖南女子教育领先全国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31. 人们生活习惯和风俗观念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折射出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的演进和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们对西式交通的引入“心情只是惊诧和厌恶”。民众最初对新式交通的反对,其原因除来自对外国侵略的抵制外,很大程度上还源于“风水”问题……1875年1月外商拟在上海虹口开筑道路,因涉及风水、危及祖坟,被“乡民数十人纷纷联名赴县具词呈请免筑”。……吴淞铁路建成后“每日往观者老幼男女不下数千,大有众蝶觅香,群蚁逐膻”之势。……人们对新兴事物的观念逐渐改变,对西方先进生产力的产物开始持接受甚至是欢迎态度。

——刘莉《近代中国行旅交通的演变及其影响》

材料二:



材料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初期中国发展西式交通阻力来自哪个社会群体?他们对待西式交通前后的态度有何不同?
(2)了解某个地区或者某个时代的社会习俗变迁,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研究其带有普遍现象的资料,从中找出依据。材料二所提供的信息你认为可以作为普遍现象的历史事实是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种习俗变迁的背景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习俗观念与社会进步之间关系的认识。
综合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32. 教科书是课程的承载,不同时期的教科书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二十四年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

《化学指南》《化学阐原》《全体通考》《坤象究原》《星学发轫》
《星轺指掌》《中西合历》《分化津梁》
《法国律例》《公法便览》《公法会通》《新加坡刑律》《中国古世公法论略》
《富国策》《万国公报》《各国史略》《英文举隅》

——摘自《同文馆题名录》

材料二   亚细亚洲,占全球全陆三分之一,其面积之广大,为五大洲……然多分属欧洲诸国,主权丧尽,其号称独立自主者,只我中国及日本、暹罗、波斯诸国而已。

——摘自《最新地理教科书》(1905年)

材料三   1931~1945年教科书部分章目

教科书部分章目
《复兴历史教科书》国耻和民族复兴运动
《新修正标准初中本国史》日军的暴行
《初级小学补充教材》战时儿童应有的态度与责任、抗日的民族团结、汉奸的下场
《战时补充教材》战时常识、国防算术、国民防空必读

——摘编自《民国历史教科书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98年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的特点。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需求?
(2)根据材料二,与传统的“天朝”观念相比,《最新地理教科书》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用材料中的信息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类教科书的时代意义。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教科书的认识。
2020-08-01更新 | 1543次组卷 | 12卷引用:广东省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真题
3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
——黄河清《“洋”族词的兴衰》
材料二:革除“老爷”、“大人”等前清官场的称呼……。男人剪了辫子,女人裹脚大大减少……。
——按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整理
材料三:2005年的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⑴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国社会发生变化的表现(不得照抄原文),并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
⑵材料一、二的变化与材料三的变化有何相同之处?
⑶材料三的变化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生的?综合三则材料折射了中国社会近代以来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近代史

试卷题型(共 33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30
综合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近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民族工业的兴起单题
20.65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单题
30.65民族工业的兴起单题
40.65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工业 单题
50.85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单题
60.85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单题
70.65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单题
80.65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单题
90.4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单题
100.4民族工业的兴起单题
110.65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工业   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单题
120.65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单题
130.65近代交通和通信在中国的出现单题
140.65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五四运动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单题
150.65张謇及实业活动单题
160.65社会习俗的变化单题
170.65社会习俗的变化单题
180.65社会习俗的变化  报纸单题
190.94交通、通信与文化生活的变迁  新式教育单题
200.65新式教育单题
210.65近代音乐和美术成就单题
220.4新式教育单题
230.85新式教育单题
240.65新式教育单题
250.4洋务运动的评价  戊戌变法的经过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商务印书馆的创办单题
260.65新式教育单题
270.65新式教育单题
280.85近代音乐和美术成就单题
290.65新式教育单题
300.65社会习俗的变化单题
二、综合题
310.65社会习俗的变化  近代交通和通信在中国的出现
320.65新式教育
330.65社会习俗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