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1年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江苏 九年级 一模 2021-08-17 31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1. 根据语境完成相关题目。
小雨和小花参加雨花台区图书馆的读书节活动,他们边走边聊。
小雨:你看,这边有纪念横幅,我们也在上面写点什么纪念一下吧。写什么呢?
(1).小花:南京2019年被评为“世界文学之都”,这可是中国首个,我们就从下面两幅字选择一幅临写“文学之都”吧!

___________
(2)小雨:小花,这里有很多信笺,我们看看是什么。
小花:是一些手抄的诗歌,咦,都是南京诗人的诗呢!我们来读一读吧。

晨雨

西子乔

大雨像满身酒气的醉汉

打着饱嗝,向我的写字台走来

淋湿了两个,标点符号

一只小蜘蛛,透明而精致

躲在书缝里偷kuī

我的灵感是她的早餐

一声响雷碾过中山门城头

从砖缝里掉下来一枚明朝的硬币

正好可以买一杯黄酒,痛饮

雨声中,一句唐朝的诗

忽然发芽


小花:这诗写得真有韵味,不过你刚刚有个字读错了,这个“碾”读(       )
小雨:啊,是的,我没注意。你看还有个拼音呢,估计是个小朋友抄的,我会写,我写在旁边kuī(       )
(3)小雨:说起来,我很喜欢这首诗里的多次使用的(       )(填词性),如“一只”“一声”“一枚”“一句”,大雨来袭,本来容易让人有压力,却从这些词语读出诗人的自在。
(4)小花:“雨声中,一句唐朝的诗忽然发芽”,“忽然发芽”应该用(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的语调读,这样才有诗意萌发的感觉。小雨你说这句“唐朝的诗”是李白的还是杜甫的呢?
A深沉B缓慢C激昂D惊喜
(5)小雨:这我还真没想过呢,我觉得是杜甫吧,杜甫写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那里就有大雨,茅屋漏了,他还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
小花:觉得这诗歌有点浪漫呢,李白爱饮酒,无路可走感慨万分时,依然畅快地歌唱“___________”。
小雨:诗里的雨还让我想起韦应物笔下的春雨,充满自然野趣,“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
小花:说雨可不能少了苏轼的《定风波》,道中遇雨依然潇洒,“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
小雨:哈哈,变成一句宋朝的诗发芽了,在文天祥笔下,这雨可就苦涩了,他自己就是雨中浮萍,“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6)小花:清晨的一场大雨,让诗人寻到写诗的灵感,也引发了我们的诗情。我忽然想到在一些特别的天气,我就很想再读一读某本书。比如在一个炎热的午后,我就想起了《水浒传》中杨志押送生辰纲,在骄阳下鞭打军汉的急躁模样,还有梁山好汉们大口喝酒解暑,实在快意!炎热天气让杨志忍不住诱惑上当变得顺理成章。
小雨:这就是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的魅力,仿照你说的,我也想起一个特别的天气和一本书,____________(语文教科书推荐的12部名著中任选一部
(7)小花:读过的书,常常会在不经意间浮现脑海,就连天气都浸染了文学的意味。这里有个图标,我们一起看看啊!

小雨:这是雨花台区图书馆馆标,旁边有文字:传说梁武帝时期,高僧云光法师在石子岗讲经,精诚所至,感动上天,天花纷纷坠落,落地化作石子,这石子有着美丽的条纹和颜色。
小花: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
小雨:经你从部分到整体,由内而外的说明,我立刻就明白了这个设计的匠心之处。__________
小花:小雨,你这句比喻也很巧妙,借馆标上的图案来夸图书馆的阅读氛围。
(8)小雨:是啊,大家都在读书,我都被感染了,我要在这看一整天!
小花:唉,哪能泡上一整天啊!早上出门时我妈妈就说我了,说我读书节里不在家好好读书,就是想出去玩。我不想理她,她刚刚还发信息催我呢。
小雨:我觉得你可以和妈妈解释一下,妈妈会理解你的,你可以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
(9)小花:这主意不错,我妈对读书有她的定义,我也可以有我的理解。还是你机智,我做一副对联:呆小花拙语引母怒,_________
小雨:你这副对联很工整,夸得我都不好意思了。时间不早了,我们快去看书吧!
2021-08-14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登阅江楼

[明]王守仁

绝顶楼荒旧有名,高皇曾此驻龙旌。

险存道德虚天堑,守在蛮夷岂石城

山色古今馀王气,江流天地变秋声。

登临授简谁能赋?千古新亭一怆情。

阅江楼记

[明]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①阅江楼:朱元璋当皇帝后,曾在南京城之西北狮子山顶,建立此楼。②石城:南京有石头城之称。③王气:《吴志 张纮传》注引《江表传》:“金领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
2.小雨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发现王守仁的《登阅江楼》中“新亭”可以有多种解释,你告诉他正确一项是(     
A.“新亭”指六朝时期国都建康南部重要的一个军事堡垒。
B.“新亭”指新建的一个亭台。这里有登新亭赏旧景之意。
C.“新亭”,地名,指南京雨花台区一带的一个古战场遗址。
D.语出典故“新亭对泣”,暗含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3.小花在读古文时,发现有几句话不太理解,请你帮她翻译成现代汉语。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4.研读“记”字,小雨提出了两个问题,你一一回答了他。
小雨:读了宋濂的《阅江楼记》,我知道了:不同的人,观赏同一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遐想。朱元璋在登临阅江楼的时候,会产生什么样的思绪呢?
小花:我觉得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摘录原文句子填空)
小雨:诗人王守仁产生的思绪又是怎样的呢?
小花:我从“___________”(摘抄诗歌原句)读出了_______________
2021-08-20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纽扣

徐慧芬

艳阳高照,她右手打伞罩着我,左手搂住我的左肩。异地风情,加上这份陌生的亲近感,让我有点神思恍惚。

一袭旗袍裹住她窈窕的身体,我好奇,职场奔忙的女性,怎么爱穿旗袍呢?她却笑着对我说,我要用中国女子最隆重的服饰来迎接您。

我确实是恍惚的。

五年前,她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我已经记不得眼前人了。她轻轻地报了自己的名字,又说了自己是哪一届的学生。她说,老师还记得吗,那时我长得瘦小,坐在教室靠墙一排的第二座。有一次你让我回答问题,你说答得不错呀,可是为啥这么紧张呢?还有一次画女孩头像,你过来给我改了几笔说,你看,这样就美了……

类似这样的话,我当然会是说过不少的,可是我确实记不得她了。教了多年的美术,特别有天赋的孩子,格外顽劣的捣蛋鬼,那些面孔,记忆中是不易褪去的。而她,太普通了。

她看出了我的茫然,帮我解围。她说,我初二时搬家转学了,您只教了我一年,当然是不记得了呀!后来我大学考到外地,又在当地工作成家。故乡我一年也难得回一次,但我一直在找您,打听了很多人呢!

这一次的突然造访后,我们开始了联系。以后几年里隔一时段都有她电话中长长的问候。今年十月长假前夕,她又一次出现在我面前,不由分说,要带我去她生活的城市看看。她说,您去领略一下南国都市的风貌吧,我在乡间也买了房子,那儿有山有水空气好,您也会喜欢的。我感动之余,终究还有着不安和疑惑,毕竟我这个每星期只上他们一节课的副课老师,从来也没有给过她特别的照顾和关心,她却如此牵挂。

现在,我正被她拥着走进一家服装店,她一眼指着模特身上那套华美的裙装,让我试穿,并要为我买下。她说,您身上的衣服实在太朴素了。

见我执意不肯,她很是失望,脸也红了,然而她的手臂仍搭在我肩上,那般温热。

到家后,我才发现,我外衣左肩缝处的线脱开了寸半,白色的内衣背带露出一截。她是早已发觉,只是默默将那只温热的手,遮住了我的难堪。我的眼睛湿了!

她说,老师你坐着,衣服不必脱下的,我找出针线来,马上帮你缝合好。

她边缝边说,老师你现在写小说了,我给你讲个故事吧!这个故事藏在我心中好多年了,你可以当素材用哦……

从前有一对夫妇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孩小的是男孩,开始父母也喜欢女儿的,后来儿子的学习成绩要比女儿好,他们就渐渐不太喜欢女儿了。为此女孩开始自卑,做事也常常丢三落四。有一次,这个刚读初一的小姑娘,早上去学校途中,外裤腰上的一粒纽扣掉了,那时候裤子不用拉链的,眼看裤子就要掉下来,她赶紧捏着裤腰往家走,到家后她让妈妈找粒纽扣帮她钉上,上完夜班刚回家的妈妈劈头就是一巴掌,对她吼:这么大的姑娘,临上学,裤子上的纽扣也弄丢了,你就拎着裤子去上课吧!

小姑娘怕迟到,就一路拎着裤腰,奔到学校,上课铃已响,她不知道怎么办,就躲进厕所里哭,这时有个穿蓝大褂工作衣的老师进来了,而后这个老师就让小姑娘跟着进了她的办公室,老师拿出了针线,可是没有找到纽扣,这时只见老师从身上的蓝大褂领口处拽下了一粒,那是一枚像两分硬币般大的宝蓝色的胶木纽扣,但是纽扣大,扣眼小,老师又用剪刀在扣眼处剪了一刀。老师说,你坐着,裤子不要脱,后来老师蹲下来,先把剪开的扣眼锁上边,然后再把纽扣钉上,再然后把女孩送往教室。从那时起,女孩在心里告诫自己,我以后一定要变得好一点,要有进步,要有出息,为此她也一直在努力着……

她的声音哽咽了,而我记忆的潮水一下子涌到眼前——看到了那个躲在厕所一隅埋头哭泣的女孩。

她放下针线,双臂拢过来,拥抱我。轻轻地说:老师,我一直记得您。


小花的批注①:小说从故事的中间写起,一开头就带有些许悬疑色彩,“我”的莫名其妙让疑云悬挂在读者的头脑之中,并由此产生一探究竟的欲望。
小花的批注②:“我”可能在想:我一个副科老师到底是因为什么让一个学生留下这么深的印象呢?


5.请你学着小花的批注①,给此处划横线的段落写上批注。
6.受小花的批注②的启发,你对“我”在文章结尾的心理也进行了揣测。
7.看到文中一个小女孩和美术老师的故事,小雨和小花都很感动,不禁聊了起来。
小雨:这篇小说,虽然很短,却让我的情感跟着文字起起伏伏。
小花:是的。比如,时间跳回到五年前,原来这是“我”当年教过的一名学生,这看似是回应了开头的悬念,但实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雨: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课文《我的叔叔于勒》吗?里面也有这样的情节设置呢!
小花:是的,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篇小小说,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却又能够让人读之难以忘怀,给人以心灵震颤,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样的感悟呢?
2021-08-14更新 | 8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四、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雨和小花负责一期班刊的策划,主题是“我们的节日·清明”,请你帮助他们完成。
【材料一】

清明,最早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农谚。唐宋时期,逐渐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承担了原本属于寒食节的节俗活动。人们在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亲人,认祖归宗,体悟亲情与忠孝,传承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与此同时,清明正值春意盎然、万物勃发的时节,也是人们外出郊游、回归自然、迎接春天的大好时光,不仅有寄托哀思的扫墓活动,也有踏青、放风筝、斗鸡蛋、射柳等游艺活动。


【材料二】

“金陵微雨花”平台清明期间分享了一组照片,其中三幅如下:

板桥生态园                       雨花图书馆                      牛首山圣象广场


【材料三】

小花推出系列活动,部分摘录如下:

活动名称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特色内容

清明节“小小守庙人”志愿者活动4月4日夫子庙大成殿弘扬“孝”“礼”文化,做“小小守庙人”,清明时节,礼献夫子
清明画纸鸢活动4月5日社教教室制作科举特色风筝
怀古咏春 清明家思4月3日-5日

大报恩寺遗址景区“家风家训在我心”主题演讲活动
塔前广场服趣味运动会

【材料四】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思想、智慧存在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传统节日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代表。因此,要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整理,让传统节日逐渐融进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否则,节日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不可能行之久远、世代相传。

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龙灯、窗花、舞龙等,元宵节的逛灯会、猜灯谜,重阳节的爬山、赏菊、登高望远等,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这些节日载体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

(摘自范如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9.小雨认为“清明节”是去世之人的节日,用“我们的”不够恰当。请根据【材料一】谈谈你的观点。
10.小雨想为【材料二】拟一个标题,请你帮他拟定并用简洁的语言阐释。
11.请你联系【材料四】为【材料三】中小花推出的系列活动做个评价。
2021-08-14更新 | 8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12. 根据名著相关内容,完成下面阅读任务单。

阅读层次

阅读策略

阅读任务

阅读记录

检视阅读(在一定时间内抓住阅读重点)选择阅读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去西安的慢车
汉代青铜
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遭白匪追逐
造反者
贺龙二三事
红军旅伴
第三篇在保安:
苏维埃掌权人物
共产党的基本政策
论抗日战争
悬赏二百万元的首级
红军剧社
小雨想了解《红星照耀中国》中周恩来的形象,请你结合前三篇目录给他一些合理建议。
(1)____

分析阅读(追寻对文本的理解)专题探究《儒林外史》结构看似松散,实则人物上下穿插,过渡自然,鲁迅先生评价其“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请结合全书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___

主题阅读(以主题带动多本书的阅读)拓展联读请从初中教材推荐12部必读名著中任选三部进行主题阅读,并围绕某一主题写一段导语,100字左右。(3)___


2021-08-20更新 | 25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13. 根据要求写作文。

小雨:今天看了一天书,我很满足。书中的主人公是个英国国王,他有严重的口吃。我忽然想到小学整牙时口齿不清的那段日子,特别怕同学嘲笑我,更怕在课堂上回答问题。

小花:这本书勾起了你可怕的回忆啊!

小雨:并非如此,相反我很遗憾没早点读到这本书,这样我就不会那样孤独,更不会对口齿不清耿耿于怀。

小花:这么说,读书会让我们认识生活中无法认识的人,体验无法体验的人生,找到知音。我也有这样的体验,我们一起将故事写下来参加书香节征文活动吧!


征文要求:(1)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2)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2021-08-14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6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1
综合性学习
1
名著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0.65字音  字形  图文转换  名句名篇默写  词类(词性)  汉字临摹  朗读(节奏、停顿)
二、文言文阅读
2-40.4山水游记类对比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5-80.4小说
四、综合性学习
9-110.65非连续性文本
五、名著阅读
120.4名著导读  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水浒传》  《儒林外史》
六、作文
130.65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