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模拟化学试题(一)
安徽 九年级 模拟预测 2023-03-22 85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物质的化学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实验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1. 下列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主要是化学变化的是
A.用洗洁精洗涤油污B.温室效应的形成
C.酸雨的形成D.从石油中提炼汽油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解题方法
2. 日常生活中,用得较多的材料是金属材料。下列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硬铝B.生铁C.氧化铜D.武德合金
2023-02-22更新 | 211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3. 如图为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粒子核内有38个质子B.该粒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
C.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形成阴离子D.该粒子呈电中性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4. 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是2023年泉州市体有中考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测试选考项目。考试用的实心球外壳的材质为橡胶。工业上可用氯丁二烯(C4H5Cl)合成橡胶,下列关于氯丁二烯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丁二烯由三种元素组成B.氯丁二烯由10个原子构成
C.氯丁二烯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D.氯丁二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85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解题方法
5. 化学知识可以指导生活实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生锈的铁钉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稀盐酸中除锈
B.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C.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2023-03-2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模拟化学试题(一)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名校
解题方法
6.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同种元素原子的电子数相同,所以具有相同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7. 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塞,在瓶口会出现白色烟雾
B.将光亮的铁钉放在稀硫酸中,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黄色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D.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2023-03-2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模拟化学试题(一)
8.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说法不正确的是(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
A.“C→CO2”的反应放出热量
B.“CO→CO2”的反应一定是CO的燃烧
C.“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CO2↔H2CO3”的反应可用紫色石蕊试剂验证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9. 传统的海水晒盐工艺,可得到NaC1和MgCl2等物质,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Cl2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加水能使NaCl溶液从不饱和变为饱和
C.t℃时,85gMgCl2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35g
D.t℃时,向MgCl2不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MgCl2,其溶解度会变大
10.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关系的是
A.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浓硫酸
B.等质量的镁、铁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C.足量镁条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D.pH=12的Ca(OH)2溶液中加水稀释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11. 如图所示,广口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液体滴入瓶中,振荡,套在玻璃管一端的小气球慢慢鼓起,则气体X和液体Y可能是
A.X是O2,Y是H2OB.X是CO,Y是H2O
C.X是CO2,Y是NaOH溶液D.X是CO2,Y是H2SO4溶液
12. 如图所示,用“W”型硬质玻璃管进行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时先点燃酒精喷灯,再通入一氧化碳
B.实验时观察到b处无明显变化
C.玻璃管a处发生的反应为
D.实验中产生的尾气可用气球收集起来
2023-03-2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模拟化学试题(一)

二、填空与简答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与简答-科普阅读题 | 较易(0.85)
13.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锡是“五金”(金、银、铜、铁、锡)之一,具有质地柔软、熔点低和无毒等优良特性。自然界中的锡主要以氧化物(如锡石,主要成分为SnO2)和硫化物(如硫锡石,主要成分为SnS)的形式存在。宋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记载锡的冶炼:“凡煎炼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鞴(指鼓入空气)熔化......点铅勾锡......”
常温下,锡露置于空气中能保持金属光泽,但易被酸腐蚀。锡与氯气反应生成的四氯化锡(SnCl4)可用于制作FTO导电玻璃,用来制作液晶显示屏。
(1)自然界中的锡主要以________形式存在(填“单质”或“化合物”)。
(2)炼锡时“鼓入足量空气”的目的是使炭________(填“完全”或“不完全”)燃烧来提高炉温,同时“点铅勾锡”,即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其原因是加铅能使混合物的熔点_______(选填“降低”或“升高”)。
(3)FTO导电玻璃生产过程中,以SnCl4和水反应生成HCl和SnO2),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4. 用如图装置制取CO2并验证相关性质。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若用装置A制取氧气,其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装置D相对于装置B的优点是_______
(4)关闭K2,打开K1,装置E中溶液变红;关闭K1,打开K2,装置H中溶液变红。将变红的两溶液加热相同时间,装置H中溶液变成紫色,而装置E中溶液仍显红色。
Ⅰ.装置E中溶液仍显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
Ⅱ.装置G的作用是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5. 水是生命之源。
(1)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水厂将浑浊的黄河水净化,其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②操作2是活性炭吸附,此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水中的_____
(2)金属表面常镀铬。铬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性的致密氧化膜。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CrSO4)溶液。
①铬的化合价有+2和+3价,写出+3价铬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
②写出铬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③预测铬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6. 在生活、生产中改良酸性土壤、中和废水、治疗胃酸过多等均是酸碱中和反应原理的具体体现。在实验课上,发现有部分中和反应现象并不明显。
【提出问题】以氧氧化钠溶液与盐酸为例,如何证明它们发生中和反应了呢?
【设计实验】
方案一:甲同学利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来证明两者反应,选行了下列操作。
步骤一:取一定量的氧氧化钠溶液于小烧杯中,滴加 2~3滴无色酚酞试液;
步骤二: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滴入烧杯中,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
(1)直至看到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甲同学认为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了。
【实验反思】
(2)乙同学取适量甲同学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继续探究,下列方法能说明两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再滴一滴稀盐酸,溶液呈无色B.再滴一滴稀盐酸,溶液呈红色
C.再滴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呈无色D.再滴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呈红色

方案二:有同学认为,可以通过检验是否有氯化钠生成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于是用玻璃棒蘸取甲同学实验后的溶液放在酒精灯上蒸干,发现有白色固体析出,从而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确实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
【提出质疑】
(3)同学们立即表示反对,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家经过商量决定将白色固体溶解于少量水中,再检验白色固体成分,下列药品可行的是________ (填字母)。
A.CuSO4溶液B.稀盐酸C.酚酞溶液D.FeCl3溶液

【拓展延伸】还有同学想到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于是利用水的生成来说明酸和碱反应。
【查阅资料】Ⅰ.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
Ⅱ.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
同学们经过讨论设计了下列三个实验:

   

(5)证明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造成丙中 U 形管左侧液面降低、右侧液面升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总结】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终于找到了证明中和反应发生的方法,主要通过两条途径:a、证明反应物减少了;b、证明新物质的生成。
(7)请你再写出一个不属于中和反应并且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8)综上两个中和反应,他们的微观本质都是_________________

六、计算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计算题 | 适中(0.65)
17. 某化工实验室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残余硫酸,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40g,洗涤后的溶液呈中性,这一定的石油产品中含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物质的化学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实验

试卷题型(共 17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2
填空与简答
1
实验题
1
综合应用题
1
科学探究题
1
计算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物质的化学变化
2
身边的化学物质
3
化学与社会发展
1,5,8
4
物质构成的奥秘
5
化学实验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判断  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乳化现象及应用  常见几种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单选题
20.94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单选题
30.65原子中各类微粒的数值关系  原子结构示意图含义及应用  最外层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单选题
40.85化学式、分子式及涵义  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比  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分数单选题
50.85硬水和软水定义及鉴别  酸的通性  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  灭火原理与方法单选题
60.65置换反应  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组成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断  元素的概念单选题
70.65金属与酸反应原理  盐酸的物理性质  盐类参与的反应  镁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单选题
80.65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及净化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及实验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常见吸热反应及放热反应单选题
90.65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换  固体溶解度概念单选题
100.65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组成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浓酸敞口放置的变化和现象  溶液酸碱性及pH相关关系单选题
110.65氧气的物理性质及贮存  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及实验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酸的通性单选题
120.8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及净化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  污染性、可燃性尾气的处理单选题
二、填空与简答
130.8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  合金的认识  金属元素的存在科普阅读题
三、实验题
140.65氯酸钾制取氧气  启普发生器原理及使用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及实验  盐类参与的反应
四、综合应用题
150.8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式书写及读法  金属与酸反应原理  常见几种净化水操作的比较
五、科学探究题
160.4碱的通性  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微观本质  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的判断  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
六、计算题
170.65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