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4-20 13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屡仆而屡兴、愈挫而愈勇,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千百年来锤炼的“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密不可分。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具有丰富内涵。其中,包含了反思“时艰”的深沉忧患意识。从《周易》的“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维新志士谭嗣同的“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种忧患意识寄托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包含了“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在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虽然朝代不断更迭,天下分分合合,但最后都归于一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爱国主义“根”之深、“蒂”之固息息相关。包含了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种气节鼓舞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推动民族奋进、矢志报效祖国。包含了革故鼎新的变革精神。“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在变革中前进的历史。

中国是有着古老文明的泱泱大国,政治、经济、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长期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各民族共同铸就了秦汉雄风、大唐气象、康乾盛世的历史。后来在世界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人类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中国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用伟大胜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面对外来侵略,中华民族凭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有力维护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

纵览历史,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为中华民族不断前进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不竭力量源泉。

历史充分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理念,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促进了国家统一和稳定,具有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需要不断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摘编自朱诚如《中华民族“大一统”理念的历史传承》)

材料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中的乾卦《象传》。《象传》是解释卦象立义的。天行:天道。健:运行不息。天之运行,四时交替,昼夜更迭,岁岁年年无有止息,无有差错,君子当效法天道之健,以自强不息。与之相应,坤卦《象传》中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说。坤卦是地理形势的象征,“地势坤”即地势顺,君子应效法坤地之厚德,容载万物。

《易经》认为:乾为马,用马象征天,形容自强不息,故曰“天行健”;坤为牛,用牛象征地,诠释人的品德,故曰“地势坤”。天的运动刚强劲健,因此,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表现了人类勇于进取、勇于开拓、勇于向自己的惰性宣战的无畏气概。在社会发展层面上,它则体现为革故鼎新的改革精神。故清华大学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引为校训。

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创新创造中前进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与“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之源和力量之源。

(摘编自杨立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中包含着深沉的忧患意识,而这种忧患意识在许多仁人志士身上有所体现。
B.世界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国家逐渐变得强大起来,中国因此丧失了历史机遇,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C.“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为中华民族不断前进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不竭力量源泉,具有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
D.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表现了人类勇于进取、勇于开拓等无畏气概,在社会发展层面体现为革故鼎新的改革精神。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自强不息”的内涵,两者的内涵与侧重点完全一致。
B.“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是君子舍生取义精神的体现。
C.孔子说的“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包含着“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
D.君子处于世,应当像天的运行一样刚强劲健,力求进步,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经》中“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表现了不断反思的深沉忧患意识。
B.王勃名篇《滕王阁序》中的句子“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展现出拳拳的爱国情怀。
C.王安石的名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展现出一种革故鼎新的变革精神。
D.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表现了舍生取义、以身许国的高尚气节。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
5.简述“自强不息”民族品格的内涵,结合两则材料谈谈这种民族品格的价值和意义。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这一辈子

老舍

学徒的意思是一半学手艺,一半学规矩。在初到铺子去的时候,不论是谁也得害怕,铺中的规矩就是委屈。当徒弟的得晚睡早起,得听一切的指挥与使遣,得低三下四的伺候人,饥寒劳苦都得高高兴兴的受着,有眼泪往肚子里咽。像我学艺的所在,铺子也就是掌柜的家;受了师傅的,还得受师母的,夹板儿气!能挺过这么三年,顶倔强的人也得软了,顶软和的人也得硬了;我简直的可以这么说,一个学徒的脾性不是天生带来的,而是被板子打出来的;像打铁一样,要打什么东西便成什么东西。

在当时正挨打受气的那一会儿,我真想去寻死,那种气简直不是人所受得住的!但是,现在想起来,这种规矩与调教实在值金子。受过这种排练,天下便没有什么受不了的事啦。随便提一样吧,比方说教我去当兵,好哇,我可以做个满好的兵。军队的操演有时有会儿可以休息,而学徒们是除了睡觉没有任何休息时间的。有时因为遇上赶夜活的时候,我一天一夜只能睡上三四点钟的觉。我能一口吞下去一顿饭,刚端起饭碗,不是师傅喊,就是师娘叫,要不然便是有照顾主儿来定活,我得恭而敬之地招待,并且细心听着师傅怎样论活讨价钱。不把饭整吞下去怎么办呢?这种排练教我遇到什么苦处都能硬挺,外带着还是挺和气。读书的人,据我这粗人看,永远不会懂得这个。现在的洋学堂里开运动会,学生跑上两个圈就仿佛有了汗马功劳一般,喝!又是搀着,又是抱着,往大腿上拍火酒,还闹脾气,还坐汽车!这样的公子哥儿哪懂得什么叫作规矩,哪叫排练呢?话往回来说,我所受的苦处给我打下了做事任劳任怨的底子,我永远不肯闲着,做起活来永不晓得闹脾气,要别扭,我能和大兵们一样受苦,而大兵们不能像我这么和气。

提到我的手艺来,我也觉得学徒三年的光阴并没白费了。凡是一门手艺,都得随时改良,方法是死的,运用可是活的。三十年前的瓦匠,讲究会磨砖对缝,做细工活儿;现在,他得会用洋灰和包镶人造石什么的。三十年前的木匠,讲究会雕花刻木,现在得会造洋式木器。我们这行也如此,不过比别的行业更活。我们这行讲究看见什么就能糊什么。眼睛一看,手就能模仿下来,这是我们的本事。我们的本事不大,可是得有点聪明。一个心有窟窿的人绝不会成个好裱糊匠。

这样,我们做活,一边工作也一边游戏,仿佛是。我们的成败全仗着怎么把各色的纸调动的合适,这是要心路的事儿。以我自己说,我有点小聪明。在学徒时候所换的打,很少是为学不上活来,而多半是因为我有聪明而好调皮不听话。我的聪明也许一点也显露不出来,假若我是去学打铁,或是拉大锯——老那么打,老那么拉,一点变动没有。幸而我学了裱糊匠,把基本的技能学会了以后,我便开始自出花样,怎么灵巧逼真我怎么做。有时候我白费了许多工夫与材料,而做不出我所想到的东西,可是这更教我加紧的去揣摩,去调动,非把它做成才可。这个,真是个好习惯。有聪明,而且知道用聪明,我必须感谢这三年的学徒,在这三年养成了我会用自己的聪明的习惯。诚然,我一辈子没做过大事,但是无论什么事,只要是平常人能做的,我一瞧就能明白个五六成。我会砌墙,栽树,修理钟表,看皮货的真假,合婚择日,知道五行八作的行话上诀窍……这些,我都没学过,只凭我的眼去看,我的手去试验;我有勤苦耐劳与多看多学的习惯;这个习惯是在学徒三年养成的。到如今我才明白过来——我已是快饿死的人了!——假若我多读上几年书,只抱着书本死啃,像那些秀才与学堂毕业的人们那样,我也许一辈子就糊糊涂涂的活下去,而什么也不晓得呢!被糊的手艺没有给我带来官职和财产,可是它让我活的很有趣;穷,但是有趣,有点人味儿。

前面我已说过:我们这行有两种活,烧活和白活。做烧活是有趣而干净的,白活可就不然了。糊顶棚自然得先把旧纸撕下来,这可真够受的,没做过的人万也想不到顶棚上会能有那么多尘土,而且是日积月累攒下来的,比什么土都干,细,钻鼻子,撕完三间屋子的棚,我们就都成了土鬼。及至扎好了秫秸,糊新纸的时候,新银花纸的面子是又臭又挂鼻子。尘土与纸面子就能教人得痨病现在叫作肺病。我不喜欢这种活儿。可是,在街上等工作,有人来约就不能拒绝,有什么活得干什么活。应下这种活儿,我差不多老在下边裁纸递纸抹浆糊,为的是可以不必上交手,而且可以低着头干活儿,少吃点土。就是这样,我也得弄一身灰,我的鼻子也得像烟筒。做完这么几天活,我愿意做点别的,变换变换。那么,有亲友托我办点什么,我是很乐意帮忙的。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徒的意思是一半学手艺,一半学规矩”,此句主要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学“规矩”。
B.“铺中的规矩就是委屈”,概写学徒不易,尽管当时挨打受气时想去寻死,但回头看,这样的经历也有所得。
C.我会砌墙,栽树,修理钟表,合婚择日,知道五行八作的行话上诀窍……这些都是在学徒三年中学成的。
D.“我”是裱糊匠,在“我”的娓娓道来中展现出时代的发展变迁,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增强了小说真实性。
7.下列对小说语言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徒弟的得晚睡早起,得听一切的指挥与使遣,得低三下四的伺候人,饥寒劳苦都得高高兴兴的受着,有眼泪往肚子里咽”,语言通俗自然,平淡中透着辛酸。
B.“随便提一样吧,比方说教我去当兵,好哇,我可以做个满好的兵。”看似十分随意的语言,却又异常精准、简练,给读者带来一种亲切而自然的感受。
C.“能挺过这么三年,顶倔强的人也得软了,顶软和的人也得硬了”,语言幽默诙谐,一个“顶”字颇具口语化特点,带来一种浓浓的京味儿。
D.“学生跑上两个圈就仿佛有了汗马功劳一般,喝!又是搀着,又是抱着,往大腿上拍火酒,还闹脾气,还坐汽车”,一个“喝”字,亲切自然,写出对学生的羡慕之情。
8.请结合小说内容,概括文中“我”的性格特点。
9.文中说,“现在想起来,这种规矩与调教实在值金子”。结合文本谈谈作者为什么会觉得这种规矩与调教“值金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人。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辐辏,无有名山大川之阻。南与楚境,西与韩境,北与赵境,东与齐境,卒戍四方。守亭障者参列。粟粮漕庾,不下十万。魏之地势,故战场也。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且夫诸侯之为从者,以安社稷、尊主、强兵、显名也。合从者,一天下,约为兄弟,刑白马以盟于洹水之上,以相坚也。夫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复苏秦之余谋,其不可以成亦明矣。秦挟韩而攻魏,韩劫于秦,不敢不听。秦、韩为一国,魏之亡可立而须也,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为大王计,莫如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且夫秦之所欲弱莫如楚,而能弱楚者莫若魏。楚虽有富大之名其实空虚其卒虽众多言而轻走易北不敢坚战魏之兵南面而伐胜楚必矣夫亏楚而益魏,攻楚而适秦,内嫁祸安国,此善事也。大王不听臣,秦甲出而东,虽欲事秦而不可得也。且夫从人多奋辞而寡可信,说一诸侯之王,出而乘其车;约一国而反。成而封侯之基,是故天下之游士,莫不日夜搤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人主览其辞,牵其说,恶得无眩哉?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魏王曰:寡人蠢愚,前计失之。请称东藩,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效河外。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楚虽有富大/之名其实空虚/其卒虽众/多言而轻走/易北/不敢坚战/魏之兵南面而伐/胜楚必矣/
B.楚虽有富大之名/其实空虚/其卒虽众/多言而轻走/易北/不敢坚战/魏之兵南面而伐/胜楚必矣/
C.楚虽有富大/之名其实空虚/其卒虽众多言/而轻走/易北不敢坚战/魏之兵南面而伐/胜楚必矣,
D.楚虽有富大之名/其实空虚/其卒虽众多言/而轻走易北/不敢坚战/魏之兵南面而伐/胜楚必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漕庾,漕指的是水运,这里指运粮的河道,庾则是指用来储存粮食的仓库。
B.昆弟,昆古义为哥哥、胞兄,昆弟即兄和弟。也比喻关系亲密如兄弟般友好。
C.“莫如事秦”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两个“事”意思相同。
D.从人,主张合纵的人,即主张并游说秦齐联合进而攻取各诸侯国的苏秦之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指出当时宣扬合纵的诸侯国,说是要联合起来结为兄弟,歃血为盟坚守誓约,但兄弟尚且争财,合纵联盟最终也只会沦为利益的争夺。
B.张仪强调魏国无论亲楚、亲齐、亲赵,亲韩都会带来边境危机,秦国若联合韩国攻魏,魏国很快就会灭亡,最好的出路就是侍奉秦国以求存。
C.张仪说合纵的人大都爱夸大其辞,完全不值得信赖,他们游说君主,联合一个诸侯成功返回故国,就有了封侯的资本,劝魏王不可被其迷惑。
D.魏王被张仪的狡诈之言所打动,自称愿意成为秦国东方的藩臣,在魏国给秦王修建行宫,授给秦国人职位,贡献祭品,并愿意献上河外土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韩为一国,魏之亡可立而须也,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
(2)是故天下之游士,莫不日夜搤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
14.张仪首先指出魏国当时诸多的不利条件,这些不利条件主要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王节士歌

李白

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

吴云寒,燕鸿苦。

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

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

壮士愤,雄风生。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注]①临江王节士歌,乐府古题。作于乾元二年(759年)秋在洞庭时。节士:有节操之士。②吴云:指南方的天空。③倚天剑:极言剑之长。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④长鲸:指巨寇。唐刘知几《史通·叙事》:论逆臣则呼为问鼎,称巨寇则目以长鲸。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写景,秋日洞庭白浪连天,叶落稀疏,北方的鸿雁开始飞入吴地。
B.吴云寒冻,鸿燕哀鸣苦号、诗中鸿雁就是诗人,借之写出诗人内心的苦楚。
C.“风号”句描绘出一幅节士因悲秋而无限感伤,泪流如雨下的凄冷景色图。
D.本诗善用典故,借景、借典故抒情与直抒胸臆有机结合,情感真切而热烈。
16.有人评论本诗围绕“节士悲秋”而层层深入抒发报国之情,结合对本诗层次的分析,谈谈你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