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四川 九年级 二模 2023-05-31 18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1. 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应(hè)       视(nínɡ)     气冲牛(dǒu)
B.粗(ɡuǎnɡ)     育(bǔ)       屏息声(liǎn)
C.号(chuò)       (xìn)        大发雷(tínɡ)
D.角(lénɡ)       (dì)       词夺理(qiánɡ)
2023-05-31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2. 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秋风中正开得烂蔓。
B.我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巅沛流离,而是想到像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C.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D.一棵树、一座山,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喧染,意境会更鲜明。
2023-05-3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永远存在于时间的漩涡中,我们永远也无法超越和摆脱时间,这是不屑置辩的。
B.在抗美援朝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C.一道光、一阵风、一朵云的不期而至,有时也会唤醒我们对儿时的诗词的联想。
D.三分钟听完一本书,这种当下流行的阅读方式只是浮光掠影,得到的知识难为己用。
2023-05-31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流浪地球2》中高耸入云的太空电梯,是成都创作团队花费近一年多时间“建成”的。
B.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接棒冬奥会吉祥物,继续以体育和友谊为桥,讲述中国的故事。
C.通过“开工第一课”,增强了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
D.《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推行,旨在以倡导全民参与健身,追求健康文明生活为目的。
2023-06-26更新 | 32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徐公。今齐地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齐地千里   方:方圆
B.皆于齐     朝:朝见
C.丈夫之   冠:冠礼
D.往之     女:同“汝”,你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妻私臣   览物
B.皆以美徐公   行者休
C.一怒诸侯惧   不学则殆
D.顺为正者   无从致书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A.富贵不能使他沉溺,贫贱不能使他迁徙,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B.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迁徙,威武不能让他受委屈。
C.富贵不能使他沉溺,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让他受委屈。
D.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8.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均中心明确。甲文邹忌直言劝谏齐王要广开言路,修明政治;乙文孟子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大丈夫的标准。
B.两文均类比说理。甲文以生活小事类比朝廷大事,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乙文以“妾妇之道”作比,指出公孙衍等人的本质是“以顺为正”。
C.两文均使用排比。甲文进谏时的“三比”,赏谏时的“三赏”“三变”,彰显了语言的整齐对称之美;乙文中阐述大丈夫崇高精神的实质,采用排比句式,气势非凡。
D.两文均言简义丰。甲文“乃下令”中的“乃”刻画出齐王纳谏后立马下令施行的贤明君王的形象;乙文中“诚”字不仅加强肯定语气,还透露出景春对公孙衍等人的崇拜之情。
2023-05-3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9.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若三句皆答,则按前两句判)
①夕日欲颓,_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
③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请在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韩愈的《晚春》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5-3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成都方言知多少

①方言本指因地理区域不同而表现出来的不同发音与日常用语,俗称“地方话”。方言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有声“胎记”,鲜活地记录了地方特色文化。

②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不得不向你介绍一下魅力十足的成都方言。

③成都人说话极其喜欢用叠词,平均每两句就会运用三个叠词。举个例子,“你这个瓜娃子,莽戳戳咧,烧个水都可(成都方言读作kuò)以把底底烧烂”,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这个孩子笨手笨脚的,烧开水都可以把(水壶)底给烧坏。这样一句责备的话却显得那么诙谐。

④儿化音也是成都话的标配。比如生活用品,锅儿、盆盆儿、碗碗儿、盅盅儿、盖盖儿等;儿时小伙伴间的称呼:闷墩儿、莽娃儿、平娃儿……这样的词汇数不胜数,总之成都人是怎么顺口怎么来。

⑤还有成都人自创的歇后语,比如:我有大哥,有二弟——你算老几;癞疙宝吃豇豆儿——悬吊吊的;老鼠别手枪——打猫儿心肠……除此之外,成都话还有一大特色,就是有拖尾音的习惯,时常搭配着“噻、耶、哈、嘛、啰、咧”来表达当下的情绪。例如:拉我一哈(成都方言读作)嘛;走嘛,一起去(成都方言读作qiè)耍噻……给人一种撒娇的感觉。

⑥成都方言魅力无穷,等你来了成都,我们再一起喝坝坝茶,慢慢摆哈,我等到(成都方言读作dào)你喔。

(选自网络,有删改)

①“00后的同学都不会说方言”,闽南语《大田后生仔》里有这样一句歌词。方言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有声“胎记”,你还会说方言吗?

②方言独特的发音是乡音,乡音是母亲的呢喃,是故乡记忆的依托,它是浓浓的乡情,是每个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乡愁。

③但是,方言却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很多年轻人小时候缺乏接触和使用方言的机会,长大以后就不会说方言。有数据显示,苏州6~20岁能够熟练使用方言的人群比例仅2.2%。“00后的同学都不会说方言”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④有人将方言衰微的原因归结于推广普通话。此言似是而非。一个人掌握普通话,与其是否学习和使用方言并不矛盾。问题在于,一些城市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忽视了对方言语言环境的保护。学生在校园里固然要说普通话,但在校园外的家庭成员交流、亲友交流中,方言完全可以成为日常沟通用语。同样,一个地方的主流媒体应当使用普通话,但不妨开设讲方言的电视广播频道或搭建讲方言的视频网站,让热爱方言的本地人找到归属。

⑤“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无论如何时移境迁,方言保护的要诀仍是“事在人为”。保护好方言,也是给自己留下一方记忆里的美丽乡音与动人乡愁。

(选自网络,有删改)

10.保护方言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两文内容,分点概括。
11.甲乙两文开头都提到“方言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有声‘胎记’”,这句话的作用有何异同?请结合文章简要作答。
12.下面哪个选项最适合作为乙文的题目?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说方言,让世界听见故乡话
B.保护方言,留住乡音里的乡愁
C.方言的“生存”危机
2023-05-3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五、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较难(0.4)

13. 严文井在《永久的生命》里说:“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生命的奇迹是墙角那棵瘦弱的小桃树在暴风雨中顶着一个欲绽的花苞;是茫茫孤独中的杜小康战胜心灵恐惧后的成长;是双腿瘫痪的史铁生用痛苦唤醒更多的生命。同学们,在你十五六岁的生命里,你经历过哪些奇迹?


请以“这就是奇迹!”作为文章结尾,独立成段,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023-05-3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